“三基”十二五出台 关注华中模具领域投资机会
- 2012/2/2 14:12:592230
中国机械基础件具有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基础,据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我国主要工业成品的产量已位居前列,如汽车、工程机械、船舶、铁路车辆等,而且国内的主要工业原材料,如钢铁、模具、五金、塑胶产品等也是规模庞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市场的缘近关系,加快产品升级,成为基础件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罗百辉表示,看好机械基础件投资机会,建议关注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模具领域。
“十二五”期间机械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罗百辉认为,未来除了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装备领域存在较好的板块性投资机会外,其余机械子行业出现重大投资机会的可能性较少。未来“进口替代”有望在机械基础件等部分领域形成较强的驱动力。中国机械基础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5%左右。2010年机械基础件潜在进口替代(包括外资品牌替代)空间为4505亿元。假设2012-2015年机械基础件行业增速为12%,自主配套率每年上升4个百分点,则2011-2015年行业潜在进口替代空间为4988-3798亿元,年均实际进口替代增量份额为818亿元,且可使内资企业市场增速在全行业增速基础上提升6-8个百分点。
华中模具城内外齐动投资热潮
发改委、商务部日前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目录》)于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根据新《目录》政策,孝感市已对今后引进外资的方向作了相应调整。据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与2007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相比,新《目录》大的不同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现代服务业成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汽车整车制造、多晶硅等条目从鼓励类中被删除。总体来说,新《目录》放宽外资准入行业限制和股比限制,鼓励外商投资五金、塑料、模具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
近年来国内机械模具产业转移,投资建设呈现北上西进趋势。据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沿海地区有近20个行业正在加速向内地转移,其中机械加工业占21.8%,玩具业占17.6%,仪器仪表、塑胶、模具占7.6%。引人瞩目的投资热土华中地区,武汉“模具工业园”项目和孝感“华中模具城”正按照产业链分工、组团经营模式招商,构建工贸一体化协作体系,即加工、流通、展示同步,商贸、商务、生活一体,形成模具材料销售—造型设计—制造加工—配件供应—产品试模一条龙的分工协作体系。六大功能分区:科技创新区:是专为企业创业者提供研发或生产的区域;模具制造区:是为适应模具生产大(模具品牌企业)、中、小型企业而规划的区域;模具工贸区:是专为模钢、模坯交易市场,模具机械设备交易市场,模具工量具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而规划;模具材料加工区;模具五金机电设备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综合配套服务办公区(包括商务中心、公寓和信息培训中心大楼等)功能区。
随着湖北省“1 8武汉城市圈”战略的实施,孝感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全面投入两型社会建设。罗百辉表示,新《目录》的发布为孝感市今后引进外资指明了方向,华中模具城将充分用好新修订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结合孝感市自身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除了引进大型民营模具企业,建立孵化器(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社会经济组织,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近年来,孝感大力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孝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面积已达3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68家,申请认定孵化器须具备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使用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可自主支配场地内的在孵企业80家以上、累计毕业企业25家以上等多项条件。)还将着力引进外资汽车模具、IT电子模具、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罗百辉表示,当前我国保持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稳定,增强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支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了对外贸易稳定平衡发展。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建设一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向中西部转移明显加快。同时,加大进口促进力度,推动进口便利化,完善大宗商品进口谈判机制,进口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罗百辉表示,协会欢迎西班牙企业利用当前中国政府加大投资、大规模减税的有利时机,扩大对华投资,促进两国在精密加工、模具制造、精密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工业、物流、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合作,而华中模具城将是西班牙公司的地。
西塞山区工业园获省认定
根据《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经推荐申报和专家评审,湖北省认定一部分基地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塞山区申报的“特殊钢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名列公示名单中。
近年来,西塞山区聚集特殊钢棒线材、无缝钢管、特冶锻造等三大产品族群,坚持技术(产品)的精品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国家急需的关键品种特殊钢,实现市场发展与产品发展和产线制造能力充分对接的“精品规模”发展模式。
围绕特殊钢产业化发展趋势,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西塞山区实现连铸轴承钢的碳化物不均匀度、齿轮钢的窄淬透性和带状组织、易切削钢的硫化物形态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强化了产品防护、零缺陷交付、质量指标稳定性、个性要求满足以及产品使用技术服务等管理和特殊要求的改善与进步,形成基地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目前,西塞山区工业园的骨干企业特种钢材产品,正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由较为单一的国内销售向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转变,逐步实现特钢产品深加工及特钢高新技术产业延伸。到2015年,特种钢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年总产值3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10亿美元。建成在特钢市场有较大份额、以开发生产高精度特种中厚壁无缝钢管、特种模具材料、高性能齿轮钢、高性能弹簧钢、高标准轴承钢、军工航天航空用钢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2年宜宾科技“转型求进”
2012年宜宾科技工作定位“转型求进”,通过集中实施“一抓一”、重大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工程项目”,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转化一批重大成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宜宾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事业加速发展。
力争在酿酒、化工、化纤、机械设备、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安全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社会民生、煤和岩层气利用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和共性技术上求得突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为推动宜宾工业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围绕酿酒食品、化工、化纤、装备制造、能源和林竹等优势产业,重点加强生物技术、新型功能纤维、煤硫化工、装备制造、竹浆造纸等领域技术研发,推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主导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核技术四大高新技术领域,重点加强光电信息、精密模具、大型压力容器、电子陶瓷、磁性材料、汽车零配件、金属复合材料、民用核技术等研发,加快培育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