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破解零部件更近一步
- 2012/3/6 11:22:351752
核心零部件掣肘
在工程机械领域,液压件、发动机、电控系统三大核心零部件一直是阻碍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走向世界工程机械产业制高点的大障碍。有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待成熟的工程机械配套件中,液压件占到88%(其中高压液压系统占52%,变量液压系统占36%),比排在第二位的发动机高出很多,凸显我国工程机械产业核心零部件当前面临的困境。
在去年的上海宝马展上,涂装着不同颜色、标志着不同品牌的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几乎都由相同的进口零部件组装而成。当前,博世电控系统、川崎液压件、康明斯发动机,以及美驰车桥、卡特底盘等零部件产品几乎成为各类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标准配置,国外零部件产品的大量进口更挤压了国内弱小的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
据悉,去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7%。不仅全行业产销额双双位居世界,而且满足了国内接近九成的市场需求。但在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大国的光环之下,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国外进口,致使我国工程机械产业70%的行业利润都拱手让于外资企业。
据《2009年中国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分类汇总表》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累计进口总额514781.78万美元中,零部件排在首位,共计183538.64万美元,占比高达36%。
去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零部件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4.88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23.6亿美元,进口金额21.28亿美元。但是其中贸易逆差都集中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起重机、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和掘进机等零部件上。比如德国在对华贸易中对中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赚取高额利润,同时进口低附加值产品或成熟技术产品以降低整机生产成本。这让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陷入低端竞争,缺失的怪圈,整机厂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外商攫取了。
去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主要依赖日本核心零部件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大受影响。由于在紧急情况下,日本生产的核心零部件首先供应本国市场,其次才供应外国市场。以液压件为例,去年中国的三一重工的挖掘机销售数量超过日本小松在国内的销量,排名国内挖掘机销量前列,但是挖掘机液压系统仍主要依靠日系的产品配套。由于日本挖掘机液压件供应中断,主要依赖从日本进口液压件的国内挖掘机主机厂被迫放慢生产节奏,有的甚至被迫停工。国内挖掘机企业被迫另寻出路。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的产能有限,甚至采取贸易保护等措施,国内主机制造商长期受到供货期长、成本偏高的双重威胁,零部件采购无法满足国内主机制造商产销量大幅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尤其是液压件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国内主机制造企业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显露发展曙光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核心零部件缺失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10年10月,工信部印发《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突破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步伐,不断满足各领域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去年10月,经过多年的筹划,“工程机械高压液压元件与系统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筹备机构”正式成立。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在工程机械产业的推动下,工作平台集中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两大协会的优势力量,以液压件为突破口,采取主机和配件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形式,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建立有效对接平台,力促配件技术在未来3~5年内打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液压元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会长沙宝森表示,我国液压件过去不受重视导致长期以来被国外制造商控制,现在我国出台的振兴规划提到要实现主机与配套件同期发展,给了配套件行业以极大信心。目前在液气密领域,2009~2011年3年间,液气密行业投资急剧增加,规划投资已经超过300多亿元,其中发改委、工信部批复已经下达的投资已经超过100多亿元,超过了前11个五年计划投资的总和。
近年来,在国内专业配套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少数实力雄厚的主机企业己经开始了挖掘机核心液压元件的自主研发。其中,柳工的工程机械液压件项目备受瞩目。同时,徐工、三一、中联等国内工程机械企业都已开始加大零部件尤其是液压件的研发力度。
据悉,与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工程机械基础部件产品的技术水平差距大概在15年,差距较大。而且中国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不能进入关键部件主流市场,还有可能陷入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困局中。
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加速技术研发时,外资企业也加快本土化进程,2009年日本川崎精机株式会社在华成立中国家中外合资生产高压大流量为挖掘机配套液压件的企业川崎春晖精密机械(浙江)有限公司,意图继续扩大在华市场份额;美国和德国的企业也加快了入华的进程。
外资企业加速入华不仅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若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将为外资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和市场份额。业内专家表示,在借鉴国外工程机械配套件先进发展模式的同时,系统化地梳理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的不足之处,从突出矛盾入手,加大研发力度,进而为迅速提升国产化配套能力提供坚实保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