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产业进结构调整期 亟待质量升级
- 2012/6/4 10:59:312262
在工信部2011年底颁布的《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轴承被列为机械基础件的首位。我国轴承产业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当前已进入结构调整和理性回归阶段,而“转变发展方式”与“质量升级”仍是当务之急。
——我国轴承行业进入结构调整期
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对百家重点联系企业统计,并结合对历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2011年全国轴承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20亿元,同比增长12.7%,轴承产品业务收入完成1060亿元,同比增长11.6%,轴承产量完成180亿套,同比增长20%,完成利润总额72亿元,同比减少了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
从出口市场看,当年我国出口轴承49亿套,创汇45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8.2%和36.6%,累计进口18.8亿套,用汇41.7亿美元,同比增长4.6%和9.4%,进出口顺差3.3亿美元,而2009年和2010年分别产生了8亿美元和5亿美元的逆差。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牛刚分析说,经历20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1年轴承行业出现了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进入三季度以后,很多企业经济运行陷入被动局面,销量下降、订单不足、资金紧张、库存剧增、应收款居高不下、经济效益下滑,抵消了上半年高速增长的成绩,全行业跟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入了结构调整和理性回归阶段。
而今年的行业形势也较为严峻,经济效益大幅下滑,1-3月份,百家重点联系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了7.40%,工业增加值下降了5.71%;轴承产量完成8.7亿套,同比下降9.27%轴承销售量完成8亿套,同比下降18.76%,产销率仅为91.8%,创近年新低;轴承库存额已达49.9%,同比增长13.8%,仍在延续去年三季度以来的上涨态势。
上述百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8.8亿元,同比下降7.22%,轴承业务收入完成106.8亿元,同比下降1.12%,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减少47.62%,实现税金总额5.2亿元,同比减少15.38%。其中,83家企业轴承业务收入下降,并有23家收入下降大于20%,比2月增加了7家,其中降幅大的已达74%。有63家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4家同比增长,亏损企业达23家,同比增长12家,亏损额8065万元,同比增长了3.8倍。在中国轴协年初调查的31家企业中,有97%的企业在今年一季度已进入“寒冬”,这些企业的产值占到行业的10%。
——预计全行业今年发展前低后平
据中国轴协预测,预计2012年上半年,全行业会继续去年四季度的下行趋势,下半年会缓慢回升但幅度有限,全年发展“前低后平”。预计2012年,中国轴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左右,轴承业务收入会达到11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2%左右,轴承产量会达到210亿套左右,同比增长16%左右。
牛刚表示,2012年,中国轴承行业的国内市场负面因素将继续增加,经营风险加大。一方面是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利润下降,库存上升,应收账款增加且回收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另一方面是外资在华轴承企业也开始进入普通轴承市场,使原来就产能过剩的市场形成过度竞争,威胁部分企业生存。目前,国内许多主机行业的配套需求不足,轴承企业订单减少,多数企业上半年订单不到50%,开工不足。
相比之下,国外市场要优于国内市场,虽然欧元危机短期内无法改善,美日经济停滞不前,亚洲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会对我国轴承出口产生影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经济下滑,势必会促进各类行业努力减少成本压力,而我国轴承的性价比还具有一定优势,因此,2012年中国轴承出口增长有望延续2011年的高位增长趋势。
而今年1-3月份,我国累计出口轴承10.2亿套,比2011年同期同比下降0.1%,创汇10.26亿美元,同比长13%,在近年来出现了数量减、创汇增的情况。同期,我国累计进口轴承4.29亿套,同比下降6.7%,用汇8.49亿美元,同比下降11.4%,一季度就出现了1.77亿美元的顺差。
专家分析说,一方面随着我国轴承质量水平不断发展,各企业都在向替代进口发展,挡住了一部分进口,另一方面是跨国轴承企业采取属地化战略,在中国建厂且发展已初具规模,减少了一部分进口。因此,预计2012年我国轴承行业出口创汇还会有15%左右的增长,达到52亿美元。
——“质量升级”刻不容缓
尽管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但是我国轴承行业内部也出现了苦乐不均的现象。今年前一季度,100家行业重点联系企业中,仍有近40%的企业保持增长,前10家企业的轴承业务收入降幅较小,同比降低了2.06%,有3家还保持着增长态势。业界专家预计,拥有品牌、新技术、质量过硬和产品结构合理的企业将进一步赢得生存空间。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卢刚表示,我国轴承产品制造技术正在追赶水平,产品质量已经接近国外先进同行上世纪末的水平。目前,我国轴承产业已经实现了由小到大,能够生产7万余种规格的轴承成品,一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均在行业内全国推广应用。
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中低端轴承产品“质不如人”,产品“技不如人”。像准高速、高速铁路客车轴承、P4级以上高精密机床主轴轴承、长寿命轧机轴承、航空轴承等基本上依赖进口,导致近几年轴承进出口时现逆差。像进口轴承单套值为出口轴承的2.34倍,也说明进口轴承的附加值及技术含量远高于出口轴承。
专家认为,长期以来,轴承行业发展比较强调规模和总量,这是大形势、大环境决定的,也是工业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必须和必然过程。目前,我国轴承工业的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三,占到世界总量的20%,但是,行业对扩大生产规模的热情依然高于提升质量与质量基础能力,这种“重产能轻质量”的发展方式和思想就必须调整转变,应该从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企业发展战略等三个方面,努力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国家应该设置行业内准入标准,加强对轴承行业的整合,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减少不正当竞争,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关键基础件的扶助和导向力度,加大支持技术攻关和交流力度,加大出口退税力度,调整税收及银行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同时,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应该组建跨行业价格联盟,以进一步降低原材料价格,继续扶持汽车行业,引导摩托车行业,加大质量抽查和不合格产品曝光力度,培育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