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发展 装备制造国产化重中之重
- 2012/6/5 15:48:111838
由于“三基”(包括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产业发展的滞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不得不高价从国外进口相关配套零部件,从而导致装备制造成本大幅提高,压缩了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严重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
正因如此,近期工信部正式发布的《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当前我国“三基”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主机并被固化在产业链中低端的状况应该尽快扭转,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刻不容缓”。
轴承的发展是装备制造国产化的重中之重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将带动性强、辐射作用大的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等机械基础件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点行业,以提高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为主攻方向,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先进水平。《规划》还指出,在政策支持下,到2015年,轴承行业的销售额将达到2220亿元,行业年均增速将在12%-15%之间,其中高速、精密、重载等轴承的增长速度将更快。
轴承是装备制造业中重要的、关键的基础零部件,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被誉为装备制造的“心脏”部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轴承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全国轴承行业2010年产值约为1300亿元人民币,位居第三位。尽管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但绝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低端,而在轴承制造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全清也曾明确表示,中国轴承发展速度还跟不上主机的发展速度。例如,我国已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技术,但与之配套的轴承还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国内轴承企业生产的高速轴承大多只能满足150-180公里的列车,而欧美国家高铁轴承能满足时速350-400公里列车的需求,所以,目前国内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配套的高铁轴承基本依赖高价进口。
基于我国轴承落后的事实,《规划》明确,将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给予包括轴承产业在内的“三基”产业财税支持政策,落实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免税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用户采用“三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政策。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相信我国轴承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必将加快轴承的国产化进程,为我国重大装备制造的完全国产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轴研科技轴承国产化的希望
轴研科技是我国轴承制造业的,座落在我国重要的轴承生产基地洛阳,其生产的中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大型运输机轴承、重载直升机轴承、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轴承和正在研发的长寿命高可靠性汽车轴承及轴承单元、高速铁路列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等均属于《规划》所提出的高速、精密、重载轴承之列。轴研科技主要定位于轴承的制造和研发,主营产品包括航天军工轴承、精密机床轴承、高速电主轴、轴承专用工艺装备及检测仪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机械、冶金等各个领域。轴研科技还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生产电主轴和精密机床主轴轴承的生产商之一,其主产品P4级精密轴承在产品性能和质量上已经接近国外厂商,且相对国外价格低30%左右,有望先享受到替代进口的利益。
作为国内轴承行业的,轴研科技的前身是洛阳轴承研究所(为国家一类科研机构),拥有国内为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先后建立了国家轴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知识产权局交流站、国家认可滚动轴承实验室、盾构及掘进技术(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高速精密轴承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机床主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研发平台,为公司轴承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轴研科技先后取得了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截止2010年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家授权311件,其中发明73件,位居国内轴承企业。近期,由轴研科技牵头申报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项目批复和经费支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轴承将替代SKF等巨头,广泛应用于祖国的高铁及城铁上;在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方面,轴研科技是国内早研制风电轴承的单位之一,并于2009年加入由河南省政府组织、许继集团牵头的“河南省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申报的“3MW风电机组配套轴承产业化”项目成功入围河南省“双百”计划。
作为行业中的,《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除了为轴研科技带来了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机遇是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和政策支持,挑战是肩负着我国装备国产化的重要使命。考虑到轴研科技的研发、制造及创新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产轴承定能支撑起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