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循环经济模式下能源企业的战略选择

2012/6/11 10:39:111991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作者:佚名
  作为资源型经济区的支柱,能源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的实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探索,我国资源型经济区在能源产业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共识。然而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我国能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绩效并不理想,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欲实现我国资源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从更宽的视角、更高的层次,运用更灵活的模式来探寻发展出路,特别是要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科学合理地定位能源企业的发展战略。
  
  总结我国大型能源企业的发展得失,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在技术领域、生产规模等方面已具备成熟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但由于受到体制、管理水平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制约,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长期发展定位不明确,远景规划流于形式。如何在全面分析行业特点的基础上,清醒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产业链的位置,因时制宜,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框架下,正确地定位发展战略,是能源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客观分析能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劣势来看,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和改革滞后,能源企业在组织结构、社会负担、创新动力、公司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历史问题,直接导致能源企业间的战略发展取向雷同,企业发展集中度偏低。例如在技术创新领域,虽然我们目前的许多技术已相当先进,但由于自我突破能力不足,甚至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只是靠资源禀赋生存,难以形成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政企不分问题仍然严重,官本位思想普遍存在,这也容易导致企业负责人的发展定位和企业经营目标发生偏离,导致管理层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关注不够,短期行为和短期决策成为一种常态。
  
  从优势来看,能源区的资源储量都相当丰富,加之现阶段国内对能源的需求增长迅速,并且这种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会继续存在,这就为大型能源企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场。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会带动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有利于加速企业资本积累。另外,和谐发展、转型发展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还是社会舆论,对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都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从我国能源企业的优劣势来看,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确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对企业摆脱落后体制的制约,进而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从循环经济对能源企业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循环经济一般要经过初始启动阶段、形成阶段和目标阶段。在初始启动阶段,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内循环,在形成阶段的发展特点是企业间循环,而目标阶段的特点则是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这三个阶段的模式特点对能源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分别对应的是:促使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技术水平升级和企业形象的改变。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启动初始阶段,内部循环模式会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创新要求,同时要求技术水平的升级。反映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求企业向更大规模的方向发展,而在工艺流程和产品种类上则要求多元化的变化,终引导企业向大集团方向发展。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形成阶段,企业间的循环模式会促使各相关企业以生态工业链的形式把不同的产业联系起来,形成共享资产或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企业的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或动力,并以此类推,循环往复,终在组织形式上形成生态工业园区。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社会层次的循环模式会带动管理模式创新、技术水平升级和企业形象的改变等,并在全社会发生综合影响,促使不同的企业、社会组织、团体都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从事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由于此时的影响面扩大,故企业间的合作形式也趋向于结构不甚紧密,但价值理念都包含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此时,战略联盟就是一个合适的战略选择。
  
  从以上对我国能源企业的优劣势和循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来看,要解决我国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的状况,须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四个方面着手。而目前,通过组织创新,在结构、流程产出等方面进行创新是现实的选择。即通过组织创新,创建大型能源基地或能源生态园,组建以资源为核心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并举、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大集团,实现能源产业与非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多元化经营,终走上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从企业面临的优劣势、循环经济对大型能源企业的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三个维度考虑,我国能源企业都应该选择组合战略,其主要组织形式是大集团、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和战略联盟四种。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战略和行业特点以及国家政策出发,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企业集团化、多元化,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竞争实力;也可以从产业链的角度联合,通过集团企业的有效资本调度,实现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国产仪器迎“十二五”良机 突破困境

下一篇:我国锁具业欲与接轨 民营企业做先锋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