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泵阀行业发展特点及面临问题分析
- 2012/8/9 9:55:272259
泵阀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煤炭、环保、军工、造船、食品医药、市政民用和农田水利等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在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和长距离输送以及电力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泵阀产业迎来了一个的发展机遇。生产泵阀产品的主要国家有德国、意大利、瑞士、丹麦、美国和日本等。国内泵阀产业主要生产基地有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北京、江西等省(市),我省主要集中在温州和台州。根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拥有泵类制造企业3000多家,阀门类制造企业4000多家,年产值约2000多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泵阀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泵阀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火炬计划永嘉特种泵阀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泵阀之乡”和“中国阀门城”等金名片,被称为“中国泵阀之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集聚程度较高。全市共有泵阀生产企业1251家,其中阀门953家,泵类150家,相关配套企业148家,其中规模以上泵阀企业400多家,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1.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来源于温州市统计局)。主要集聚在永嘉县和龙湾区两大生产基地,部分企业分布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乐清市、瑞安市、瓯海区等地。
2.产业链较完善。我市泵阀产业已形成了产品研发设计、锻(铸)造件生产、精加工、装配、检测等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也有阀杆、蜗轮、密封件、标准件、执行器等配套产业,以及原材料供给、产品销售和物流等网络。
3.产品品种较齐全。主要产品包括球阀、蝶阀、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调节阀、水力阀等3000多个品种40000多种规格,泵类产品200多个系列近10000个规格,涉及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环保、城市建设等生产生活各个领域。
4.区域品牌初步形成。截至2009年底,温州市泵阀产业共有40家无区域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37枚省、市著(知)名商标,14个省产品,16个市产品。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温州泵阀产业整体处于国内中上水平,但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是温州还没有泵阀实验基地或研究中心,没有专业的泵阀人才培训基地和检测机构,也没有在本地大专院校设立泵阀人才培训基地。另一方面是温州泵阀产业新产品率不到10%,低于全省装备制造业18%的平均水平,且泵阀产品主要以通用泵阀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偏少,成套产品较少,高、精、特的泵阀生产技术仅是几家行业掌握,规模总量不大。
2.原材料制约较大。上高品质的阀门材质以耐高温合金钢等特种钢为主,高压阀门以锻造件为主,保证了阀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而温州阀门原材料主要还是采用铸造件,采用模锻的很少。如果要生产一些高参数的高、精、特阀门,国内的特种钢材料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满足不了要求,在市场上又受到控制,难以购买且成本较高。
3.相关配套行业发展缓慢。一是泵阀产业需要的大量铸(锻)件都要从台州、宁波、江苏、上海等地购买,大型、铸(锻)产品更是从辽宁、湖北等地购买。二是紧固件、密封圈及智能控制系统等配套行业发展滞后,产业化程度低,满足不了温州泵阀产业的需求。
4.土地空间严重不足。温州人多地少,特别是作为泵阀产业主要集聚区之一的永嘉县,发展泵阀产业的空间严重不足,相当多的企业选择到上海、江苏和浙江省的丽水、台州、衢州等地投资设厂,有一些企业在外投资的规模已远远超过本地企业规模。
5.经营理念较为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温州原先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逐步弱化,由家庭工业发展而来的温州企业,家族观念强,这直接导致企业在整合重组、市场营销、产权制度、技术研发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泵阀企业开拓市场的手段比较单一,大部分企业在国内、国外市场还是以销售给中间商或贴牌生产为主,直接进入终端用户的很少,这也阻碍了泵阀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