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模具市场发展新形势分析
- 2012/8/22 15:43:392136
模具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模具材料成本包括钢材、橡胶、五金原材料、物流成本等费用,近几年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大幅攀升。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格局正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转变,16至64岁之间的劳动力增量在2004年到2011年间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并预计将在2015年停止增长,即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因而自2010年以来,我国有30余个省份相继上调了低工资标准,一般模具工人月薪都在2500元以上,一些工厂甚至给到5000元以上。而据劳工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印尼工人工资是148美元/月,越南是85美元/月,柬埔寨更是只有61美元,均远低于我国。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使我国模具出口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部分欧美客商已开始向印度、越南、孟加拉等较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订单。
欧美等国信用评级持续下调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增大,各大模具企业都不敢贸然接下外贸长单,以免汇率波动带来损失。对模具出口等外向型企业来说,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出口/销售额比率下降约0.3%~0.5%,因而单是汇率因素,全年五金、塑胶等原材料成本已平均上涨至少10%~20%。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本币兑美元也相应在持续升值,和人民币相比,升值的幅度有高有低。这种双重汇兑损失相比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给出口型企业带来的创伤更为严重。
诚信危机损伤中国模具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在去年以来显现的民营企业债务危机中,中国商人的信用似乎再次降至“冰点”。而作为中国商人的一分子,中国模具商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去年以来,温州、广东、福州的部分模具商,因债务危机而“跑路”或自杀导致的企业关闭停产事件共达数百起,严重挫伤了模具企业的信用。内部资金流量不足导致债务危机,外部贸易方现金结算的要求,对中国模具企业形成“内忧外患”的局面,导致更加严重的资金压力。企业主动被动违约情况增加,又再次加剧了信用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干扰到我国模具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模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不足,重复生产中低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非常被动。一方面,国内制模具企业业产品同质现象严重,产品缺乏差异化,基本是拿着别人的产品进行模仿、改版,从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在样式、用料、档次、目标、市场方面基本雷同,而多数又集中于低档模具的生产,从而造成低档产品严重过剩,恶性竞争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