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材行业乱象丛生 钢材洗牌将来临
- 2012/8/27 10:54:431766
一、钢厂疯狂扩产亏损经营也不让市场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内钢材价格的筑底反弹,国家投入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动房地产、铁路公路基础建设、机械、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增长,而几乎所有重点行业的基础原料都离不开钢材的支持,因此钢材行业成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终受益者。从2009年二季度之后,钢厂生产出来的钢材永远有利润;钢贸商从钢厂订购的资源从来不愁销路,正是长期稳定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大批资本的进入。从那时起,钢厂便开始了快速扩产的进程。2010年我国新增高炉59座,共计容积98213m3,截止2010年新增炼铁产能5048万吨;2011年,我国新上高炉63座,2012年预计还将至少新增高炉34座,三年的新增产能接近2亿吨。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初,我国粗钢产能已高达9亿吨左右。而2009年以来开工建设的3亿吨的产能,较2008年之前的总产能增长了50%。
2006年以后,螺纹钢、高速线材的生产技术不再是大钢厂追求的新热点,从2007年以后热轧板卷的产品利润明显高于建筑用材,因此热轧线成为钢厂快速成长所追求的目标,2008年以后,当时板带材的生产技术进入到成熟期,投产完工的热轧产线三月之后即可符合质量要求,这就是使得当时众多国有大钢厂和民营企业大干快上热轧产线,产能以每年5000万吨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之后,热轧板卷的市场占有率接近饱和,钢厂开始向更的冷轧工艺和硅钢工艺进军,因此从2010年之后冷轧和硅钢又相继过剩,本身冷轧、硅钢走货量就少,而目前冷轧、硅钢市场销售更为艰难,2012年之后日均销售冷轧在500吨以上的大户少之又少。
虽然钢厂经营艰难,甚至陷入亏损的境地,但是愿意主动减产的钢厂几乎没有,因为目前产品同质化严重,只要你减产了,下游或者代理商就可以从另外的钢厂进货,从而挤兑出你的市场份额,被挤兑出去之后再重新进入就更加困难,因此现在很多钢厂都有一种“让利不让市”的心态。目前所有的钢厂都相信:肚子大了吃不了饭,命长才能吃得了饭。因此,从9月份开始,国有大钢厂依靠雄厚的资金开始与经销商联手应对,对7-8月份亏损的贸易商进行大幅追补,让代理商在市场中有可供生存生存盈利。在钢材堆积如山,供过于求,钢材价格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如果把客户丢失了,客户又不担心买不到钢材,既使你价格再调整,由于你没有优势,不愿主动地让利于客户,把客户再找回来非常困难,有的客户流失了可能就永远找不回来了。钢厂不愿意主动减产,主要由于减产将流失市场份额、停产人安置、地方政府保增长及纳税任务、银行停贷风险等考虑。因此形成了当前钢厂“减产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
二、钢贸商利用杠杆化扩张融资疯狂
相对于钢厂疯狂的追求产能来说,钢贸商更在意的是销售规模,由于钢材贸易本身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在利润较为微薄的时候多数钢贸商都在追求更大的资金使用规模。由于钢材期货的上市,保值操作成为钢贸商融资的初模型。即钢贸商在银行进行“仓单质押”的同时,期货公司可以作为钢贸商的委托方对“抵押物”的关联性品种做期货保值。这样,银行的部分风险就转嫁到期货上,放款幅度可以做大。例如:钢贸商给银行抵押1000吨的板材,银行担心市场波动会使板材的价值缩水,建议钢贸商去期货公司做一定的保值。通过和期货公司的沟通,银行参与进来,银行把钱贷给钢贸商,钢贸商从中拿出一部分钱在期货公司的账户上开户,委托期货公司去做螺纹钢期货的长期保值,因为螺纹钢与板材的关联性较强,有相同的涨跌趋势。板材价格上涨,螺纹钢价格也上涨,反之,板材价格跌了,螺纹钢也一样。对螺纹钢做期货保值,就能平衡板材的价格波动。当期货公司判断抵押物板材价格有下跌风险时,期货公司卖出其关联品种――螺纹钢,待市场价格下跌后,期货公司以低价买入螺纹钢,赚取中间差价。对钢贸商而言,虽然实际抵押物板材价格缩水,但螺纹钢赚取的差价几乎可以等量弥补板材下跌损失。对银行而言,由于抵押物的价格被锁定,所以银行可以规避部分风险。通过这种手段,一些在银行没有授信的小钢贸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拿到银行的授信额度,因此钢贸商通过融资杠杆可以获得95%的资金比例放大。
但是,后来一些“头脑精明”的钢贸商对1:1的融资比例仍不满足,依托与仓库建立的良好关系,开始通过仓库开具虚假仓单,将自己的货物进行重复抵押,甚至演变成不是自己的货物也开具仓单抵押给银行获得授信贷款。如近爆发出的“中铁物事件”,就是将不属于自己的钢材重复质押,骗取银行或民间资金后,又不能偿还的案例集中爆发,导致上海钢铁贸易圈交易秩序混乱。
目前上海市场的融资模式有三种:种是钢贸商将货物质押给仓库,仓库质押给银行,往往是钢贸商质押给仓库,都会在仓库公司获取一定的资金,这个资金的比例通常大于货款总值。而仓库质押给银行后,往往会利用银行间的盘查不严格,将同批货质押给不同银行,产生双重质押或多重质押。第二种是钢贸商将货物质押给银行,但因获取的贷款数量有限,所以操作较少,但是可以通过三方,将资金放大3倍。第三种是钢贸商相互联保融资。一是朋友之间公司联保,二是自己公司不同抬头不同法人,实际控股人是一个人,相互担保融资。
仓库和钢贸商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一批钢材反复套现融资,以此类推,将泡沫不断放大,此次钢材的重复质押牵涉的国有银行和国有托盘公司较多。重复质押漏洞风险,从小型钢贸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信贷公司,正开始大规模蔓延到股份制或国有银行及有一定规模的国企融资性企业和民间质押公司,整个行业从2011年开始陷入疯狂融资的境地。如果钢材价格继续上涨,通过变卖手中的货源筹款对银行授信实行低还款,仍可以维持资金链条的正常运转。一旦价格下跌,手中的钢材无法如期销售或者回笼资金低于银行的低还款,则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境地,加上银行的清查货物,融资的漏洞必然暴露,从而导致现在钢贸商与银行产生合同纠纷,仓库有货也无法提出的困境。
三、看好中国需求增长三大矿山增产疯狂
2012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增长强劲,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为3.57亿吨,同比增长1.8%,预估全年的粗钢产量水平在7亿吨左右。相对于今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三大矿山在上半年初期发出了极为乐观的判断。三大矿山从前两年开始便开始投入巨资疯狂扩张铁矿石产能,力争满足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钢铁的需求。
力拓集团中2010年底就开始计划投资2.3亿美元实施西澳大利亚丹皮尔港扩建工程,增加年吞吐量500万吨,并且使得西澳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年生产能力在2012年的季度达到2.3亿吨。力拓此前设定的总目标是把铁矿石年产量增加到3.3亿吨,力拓还计划到2013年年底年产能将达到2.8亿吨;到2015年年底年产能将达到3.3亿吨。而力拓在西澳的铁矿石产品绝大部分销售亚洲市场,以中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的钢厂为主要客户。
在2012年6月,淡水河谷负责铁矿石及策略业务的执行董事JoseCarlosMartins在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巴西环保部门已初步批准其开发SerraSul项目,位于巴西北部卡拉雅斯的SerraSul和SerraNorte项目建成后,到2017年该公司铁矿石年产能有望达到4.6亿吨。到2017年,SerraSul项目将使公司铁矿石年产能增加9000万吨,SerraNorte项目将使公司年产能增加4000万吨。为了实现上述产能目标,淡水河谷需要投入一笔巨资。SerraSul项目涉及的投资包括:矿区及加工厂相关投资约80亿美元,铁路及港口基础设施相关投资114亿美元。
必和必拓从2011年中期开始,为满足亚洲需求,将扩大澳大利亚的铁矿生产。2011年年中已批准了一笔95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发展澳大利亚的矿井、铁路线和港口等设施,将产能扩大到年产2.2亿吨。
在巨大的利润面前,尤其在看到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对钢铁的大量需求,正推动国外矿山在2009年后新建产能的快速扩长,但没有想到重要的亚洲客户——中国经济急刹车来得这么快,由于整体经济增长的快速放缓,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资金的大批撤出使得钢材价格持续下滑,钢厂资金的萎缩导致向三大矿山采购规模的快速缩小。正如国内专家所说的,钢铁生产企业的低钢价、低效益和铁矿石供应商的高矿价、益的扭曲局面是不可持续的,后期铁矿石价格会继续有所回落。房地产泡沫的唱空者谢国忠先生更是将未来的铁矿石价格看得极为悲观,他认为铁矿石还原到五六十美元是应该的。如果未来两年中国钢厂开始被洗牌,粗钢产量萎缩至180万吨左右,在三大矿山经历了疯狂扩张产能之后,铁矿石供应过剩将全面来临,那么价格回落到60-80美金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对钢材行业来说,2012年仅仅是洗牌的开始。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但效果不佳。原因很简单,市场需求摆在那里。现在铁矿石价格下跌,再加上国内宏观调控影响一部分需求,这会使得一部分钢铁企业难以度日,体制弱的钢铁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可能。而钢材贸易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如果失去了银行的信任,失去了大量资金的支持,要获得终端用户或者钢厂的信任与认可则更为艰难。因此,十二五期间中国继续执行“低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政策,则钢材全行业将迎来真正大洗牌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