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后商业时代制造三大战略
- 2012/9/12 16:20:112032
上海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CEO、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博锋先生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类的商业时代开始裂变为前后商业时代,进入2000年后商业时代已经成型。西欧、中国、东北亚、北美目前已全面进入后商业时代。
后商业时代,则是一种物质供应高度丰饶、过盛,消费需求被超限放大,从单一到多元变化的社会。据中国的战略品牌机构——上海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先后八年对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新加坡、北美的商业业态和消费群体消费方式的调查分析,后商业时代的变化主要因消费群体价值观和消费方式改变而导致整个时代的变化。
上海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CEO、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博锋先生指出,后商业时代消费方式主要有四大特征,分别表现如下:
一是碎片式消费。
碎片式消费方式以多元、多变、细碎、混搭等方式组成。
多元:表现为消费方式呈现丰富多元化。单一的产品、单一的款式功能、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渠道、单一的体验方式都被颠覆、打碎或背弃。
多变:社会在变,国家在变,气候在变,技术在变,价值观在变,消费形式也在变。原有的消费周期变短,或变的更复杂。例如消费周期变短导致产品技术生命周期变短,以往如家电、家居、电子等耐用消费品产品生命周期在7-10年,如今已大都缩短至3-5年。
细碎:因为后商业时代是碎片化生存,所以人的各种生活消费方式也变的更细碎,通过种种不同的细碎模块组合而成。当前在管理上提出了“分散网络经济”。
混搭: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经济盛行,使人们对商业社会的信息认知变得更繁复,价格观和审美风格也被重新架构。消费意识内心和外在的混搭已成为一种趋势。
混搭的文化趁势会带来制造技术的跨界组合,为更多的技术与材料在设计上更为便利,使得商品更为丰富,也更节能。
以上诸种变化缘起三个因素:观念的再造与变化,文化与区城的交融和重构、消费渠道的细分、剥离、再造。例如消费渠道从数百年形成单一的实体商店向多元化的实体店细分延伸,从区域性、一国性的实体店向大区域大洲际实体店延伸,从地面实体商店向网络商店延伸。
二是符号式消费。
符号尤其是文化符号与消费方式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为碎片式的消费、过度丰饶的商品、多元化文化观念冲击、不同国度的不同人群价格观的矛盾交合,使后商业时代消费方式变化为多元、矛盾、碎片、混搭。以往构建的主流消费观念似乎在消失,统一的价值观认知被颠覆。人们在后商业时代内心变得更彷徨、错乱,乃至于出现艾略特的“原始性恐惧”。
如何在混沌、迷惘、斑驳的后商业社会选择一条捷径、找到一个基点指向?符号就成为寻找和选择的指南针。符号的形成决定它始终代表一种价值、一种趋势、一种目标圈群体的标志。
在后商业社会,符号是由品牌、文化、价值观组合而成,它起到一起左右、指引、决策的力量。
在后商业社会、符号式消费、品牌化消费成为主流。针对符号式的品牌化消费,中国制造业应高度重视品牌的重要性,要有一种战略观念的转变:从加工制造经营向“品牌资产化”经营转变,把品牌视为一种资产去高度重视,而不仅仅是把品牌当作市场营销的工具。
三是创新式消费。
后商业社会是一个高度创新的社会。技术的进步导致物质产品功能、设计、工艺、品质的创新日趋容易,商品丰富导致品类同质化也日趋严重。而消费者追新猎奇的观念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创新式消费成为后商业社会的一种特征。
创新式消费逼迫整个时代在变化,价值观念的创新、审美价值的创新、节能低碳的绿色创新、材料品质替代创新都成为迫在眉捷的事。国家和企业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成长,只有一生持续创新才能不被淘汰。
四是溢价式消费。
制造业告别低价走向溢价已成为一种规律。低价消费往往背负种种恶名:低等、劣质、浪费、耗能、廉价。
低价制造对构建一个国家品牌是一种硬伤,目前中国制造力,但在很多地方对中国制造的商品都视为“低等产品”,在西欧、美国的渠道看不到中国制造。
低价制造更令人担忧的是,低价虽然可以创造一种数量的长久模式效益,但没法获得持续的较高利润,低价制造需要更大规模的增长来博得边际效应,这又和高物耗挂钩,不是可循环的经济。
上海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对2008年-2011年中国家电业36个品类全国销售价格的分析发现,每年家电产品销售阶格的增幅都在2.37%-13.68%之间。说明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提高,以及消费方式的变化,低价不再是。
中国企业应注重在高性价比和优绩溢价之间寻找平衡点,而不是像近年中国企业疯狂的以低价经营掠夺市场,只会落得被人烧商品,起诉反倾销,而后的收益是国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只有初级设备和原始加工能力。
博锋先生提醒中国制造业,基于后商业时代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在未来15至20年的工商业周期,应注重三大战略:
观念战略:
从低价商业模式向溢价商业模式转型的观念战略:告别传统的低价掠夺式增长模式,转向有溢价的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使整个国家产业结构、制造分工体系升级。
制造战略:
从低端制造向制造转型的制造战略:以精益、创新、节能、可持续的生产能力全面满足多元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
品牌战略:
从加工制造经营向“品牌资产化”经营转型的品牌战略:在企业中重新建立一套“品牌资产化”的战略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