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成本成我国海上风电建设“拦路虎”
- 2012/10/17 17:10:343786
选址、成本成“拦路虎”
龙源电力等多家风电企业告诉记者,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四个项目之所以遭遇停工,是因为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制定的“深水远岸布局”等原则加大了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难度。
2010年,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制定出台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各自分工。前者负责中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后者负责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海域使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随后,两部门又出台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细则》规定,海上风电场原则上应在离岸距离不少于10千米、滩涂宽度超过10千米时海域水深不得少于10米的海域布局。同时,在各种海洋自然保护区等敏感海域,不得规划布局海上风电场。
中国能源网信息官韩晓平证实,海上风电建设会影响渔民捕鱼以及船只航行安全,甚至给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海上风电绝非简单的能源问题,而涉及到国家海洋、海事等多个部门,而各个部门对水域管理的看法也并不一致。
但这是否能成为海上风电项目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因素呢?国内某风电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国内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即使海上风电项目通过了国家海洋局等各部门的核准,高额的施工成本都会令风电企业望而却步。
有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一台海上风电机组往往需要打好几个桩子,以每个桩子几十万元计算,一个平台就需百十万元;在设备可靠性的后期检测上,每次出海巡检、维修的成本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加之机组本身零部件的更换,投资总额高达十亿元。
“首轮中标的近海项目的升压站并非设在岸边而是将变电塔建在海上平台,需要铺设大量海缆来外送电力。由于海底地质条件多样,一旦前期测绘不详细,就会导致海缆铺设出现错误而进一步增加施工成本。”上述风电企业负责人表示。
有市场人士表示,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而要凭借0.8元/千瓦时左右的上网电价将数十亿元投资收回来,也需要一个过程。
突围之策
目前,我国陆上风电已经制定了分区域上网电价,但我国的海上风电开发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规划和标准、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成本控制、运行维护、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均缺少成熟的经验,面临的挑战贯穿全产业链。
发展海上风电,出路在哪里?这成为我国风电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对此,中国能源网信息官韩晓平表示,面临当前高额的建设成本和风险,海上风电开发不宜求大求快,而应重点发展分布式海上风电项目,“搞个3至5台机组,这就减少了跟国家和地方海洋功能区划的冲突和摩擦以及对当地生态的潜在影响,又可以很好的实现电力就地消纳。”
此外,据了解,为应对海上风电项目开发面临的困局,国内已有部分风电企业开始向欧洲市场转移。在9月18日到22日举行的大的风能展览会德国胡苏姆风能展上,华锐风电等十几家中国风电企业参加了此次展会。华锐风电欧洲业务部部门总监葛纯称,此次参加胡苏姆风能展,希望通过参展,为华锐风电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打下基础。
从事风力发电机零部件研发生产的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洲业务负责人也表示,在国内业务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吉鑫科技将加大力度开拓欧洲市场。目前,吉鑫科技已在德国获得了一些订单。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与国内市场状况不同,欧洲各国都逐渐将能源政策向风电领域倾斜,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风电企业凭借价廉的风电产品可在欧洲市场有一定作为。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德国2012年上半年新装机容量约1000万KW,同比增长26%。另据欧洲风能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欧洲新增海上风力发电机组523.2MW,同比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