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 2012/10/24 14:03:253984
阳泉装备制造业现状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阳泉市工业生产稳步增长,装备制造业生产状况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已超越化工、冶金行业,成为全市工业第三大产业。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产业整体发展迅速,重点行业处于地位。2009年以来,阳泉市装备制造业出现了的强劲发展势头,形成了一批以阳煤集团华越机械为的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山西华鑫电气有限公司为的煤矿电气制造企业、以阳泉阀门公司、阳泉水泵厂为的通用机械制造企业和在国内同行业有明显优势的产品,装备制造业已成为阳泉市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重要产业。
第二,产品种类比较齐全,竞争优势逐步显现。据调查,全市装备制造企业中拥有企业技术中心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3项,9种产品获得山西省产品,8件商标获得商标。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经费投入1.2亿元,新产品研发投入5501万元。
第三,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到2010年,阳泉市装备制造业总投资4亿多元,全行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2010年,阳泉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但是,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具体表现为小、散、低、弱。
“小”:一是企业规模小。二是经济总量小。全市除开发区外,各县、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仅为5%~6%。“散”:一是企业分布散乱,无法形成聚集效应和相互配套。二是产品生产散乱,缺乏整机带动效应。“低”:民营经济比重占比低。由于装备制造业进入门槛较高,民营经济在某些方面还受到种种限制,获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难,参与产业配套难,发展机会少,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弱”:一是小企业配套能力弱。二是技术支撑能力弱。三是投融资能力较弱。这是当前阳泉市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装备制造业来讲就更为严重。同时,阳泉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融资业务发展缓慢,多数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获取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资金,而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单一的融资结构严重制约了该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做大做强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促进阳泉市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发挥政策导向,立足经济基础,扶持重点制造业。
一是围绕服务煤炭产业,以“强”为主,发展壮大煤矿机电装备制造业。二是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特”为主,发展通用机械设备制造业。三是围绕服务建筑产业,以“大”为主,发展起重装备制造业。四是围绕铝深加工产业,发展铝制品制造业。
第二,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激励机制,促进装备制造业加速发展。一是设立装备制造业扶持发展基金,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制定优先本市采购政策。三是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四是实施地方税费减免政策。五是实行积极的融资信贷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机电产品出口退税政策,争取出口产品的专项贴息资金支持。围绕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设立重大项目、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减轻企业负担。对因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产生的不良贷款,按一定比例给予核销或剥离。六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园区建设。
第三,完善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层次,增强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自主创新,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围绕加工制造业,提升产业层次。三是全面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
第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多元投资格局。一是促进信息沟通交流,为装备制造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二是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增加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信贷投入。三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目前,银行信贷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与上级行沟通,争取新品种业务的权限下放,力争获得区域化的信贷政策。要根据装备制造业资金需求的不同特点,主动实施信贷产品的创新,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设备抵押、无形资产质押等贷款业务。允许企业以原材料、产成品等动产抵押,加快实行保单质押、土地出租、入股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根据不同装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要主动适应装备制造企业经营规模、项目建设投资日益扩大的趋势,探索建立各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并购贷款、银团贷款,为装备制造业在并购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第五,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政府、人民银行要加强沟通协作,积极宣传推广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金融市场创新产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引导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与保险企业的合作。企业可以合理合法利用民间借贷方式,努力寻求金融机构之外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