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发展辽宁鞍山工业三个倍增
- 2012/11/5 10:14:013958
工业实力成倍扩张
十年间,全市工业实现三个倍增。一是工业规模实现倍增。预计2012年底,全市工业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两倍;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500亿元,比2002年增长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5倍;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税金突破100亿元,比2002年增长15倍。鞍山工业规模居辽宁第三,东北第四。
二是企业规模实现倍增。按照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新口径,预计到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100户,比2002年增长14倍。其中:亿元以上609户,10亿元以上21户,50亿元以上2户,100亿元以上2户。后英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实现鞍山地方工业百亿元企业零的突破;鞍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过千亿元,进入世界500强。
三是投资规模实现倍增。2012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14倍。十年间,累计开工规模以上工业项目3445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97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30项。鞍钢5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30万吨有取向硅钢、370万吨冷轧薄板、60万吨线材等精品钢材项目的开工和投产,使鞍钢投资和项目质量显着提升;中冶京诚、中船重工、兵装集团、中钢集团等重大央企项目落户鞍山,结束了除鞍钢外没有中央企业投资鞍山工业的历史。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年来,鞍山将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调整改造力度逐年加大,使鞍山工业产业一改“钢铁独大”的结构模式,形成了钢铁及深加工、装备制造、菱镁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光电“五大主导产业”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
一是钢铁产业开始由生产普碳钢向生产精特钢、由钢铁原材料生产向钢铁深加工、由钢铁直销向钢铁物流方向转变,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80%降到39%,能够生产取向硅钢、轴承钢、不锈钢、导轨钢等精特钢产品发展,能够生产船板、精密带、涂镀板、建筑钢构、直缝管、无缝管等深加工产品,全市精特钢产能达到300万吨,钢铁深加工能力突破1000万吨,深加工率达到了50%。鞍山经济开发区已晋升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辽宁装备制造业开始由零部件向整机转变,由配套向成套转变,由成套向集成转变,产业规模占全市的20%左右,比2002年提高18个百分点。装备产品基本摆脱单纯围绕冶金、矿山生产零部件,开始向新兴的数字化设备、风电设备、光伏设备等设备生产发展,设备极限加工能力居全省前列,初步实现了产品大型化、系列化、数字化和高精化。开发出1800炉卷轧机成套机组、直径5米以上球磨机、世界大的63立方米渣罐、大板坯连铸机等、国内产品,开发出风力发电变流器、光伏发电双向逆变器、高压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智能化永磁开关和网络仪表等产品。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工业实力
十年来,我市坚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大力推进企业集中式布局、集群式发展、集约化生产;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强化淘汰落后产业和节能降耗,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市以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为动力,使中船重工、兵装集团等12户央企,英国维苏威、比利时贝卡尔特、丹麦丹佛斯等30多户世界500强或企业纷纷落户鞍山,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推动了鞍山工业的实力提升,使鞍山成为全国对外开放、吸纳投资的良好地区。
我市发挥园区集约化效应,沿通海产业大道由北向南规划建设10个工业园区,其中园区2个、省级园区3个,新增工业用地220平方公里。科学谋划产业集群,工业企业全部进入工业园区。目前,各园区已进驻企业项目1500多个,总投资1100多亿元,全部开工建设,投产项目占50%以上。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我市实施海内外科技型企业并购项目26个,使我市工业企业整体科技实力得到提升;我市目前拥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97户,每年开发重点新产品200项,大部分新产品和达到水平;23个新产品获省政府新产品奖,荣信股份、聚龙集团等7户企业成为企业,森远集团被认定为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华冶等9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
我市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降耗,倡导“绿色生产”。“十一五”以来,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降耗的力度逐年加大,先后取缔3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10座,关停2座水泥立窑,关停重、轻烧镁砂窑219座,关停造纸企业20余家,全市综合能耗年均降幅保持5.5%以上。“十一五”期末,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了26.9%,比国家预期任务多下降6.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