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市场供大于求 开拓成效大问题
- 2012/11/12 10:07:404025
数据显示,10月份末,钢铁协会CSPI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39,较9月末上涨2.94点,升幅为2.94%,与上年同期相比仍下降了17.33点,同比降幅为14.12%。据钢铁协会旬报统计,10月中上旬全国粗钢日产水平为199.9万吨,比9月份上升6.7万吨。
1-9月份,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累计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为-55.28亿元,同比由盈变亏。其中9月份当月继续亏损,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企业降本增效任务艰巨。中钢协认为,随着钢材市场的恢复,钢铁产能释放速度加快,9月份粗钢日产水平达到193.16万吨,环比增长2%,10月上旬的日产水平也达到较高水平,但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还难以根本扭转。钢铁企业要继续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和低于制造成本不销售的经营原则。
钢铁业要走出当下的困局,就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紧紧跟随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下游制造业升级和转移的方向。以创新为驱动的转型发展,是国内钢铁行业的突围之路。但是,在这条突围之路上,却横亘着三道需要全力突破的关隘。
道关隘,平衡发展模式。长期的粗犷式发展已使中国钢铁业在规模扩张方式、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资源供需等发展模式上失衡,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须制度创新的支持。
第二道关隘,化发展。尽管中国钢企占据大钢企前半数以上份额,但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大型钢企,还没有一家称得上是“跨国公司”。中国钢铁业化羸弱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驾驭市场运营的经验和能力,核心就是管理创新能力的不足。管理创新能力,必然是中国钢企走向化的一大支撑。
第三道关隘,资源环境困局。中国钢铁业要走向新生,资源与环境是一道很高的门槛。中国钢铁业贡献了45%左右的产量,却鲜有影响世界钢铁业发展方向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这是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典型症状。唯有技术创新,才是中国钢铁业发展摆脱资源和环境束缚的新支点。
另外,随着国内钢材价格的止跌回升,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从9月初的88美元/吨涨至目前的116美元/吨,涨幅高达32%;钢坯价格从9月初的3010元/吨涨至目前的3300元/吨,涨幅近10%,远远大于钢材价格的涨幅,钢铁生产成本再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国内铁矿石供大于求的态势也更加明显。10月末,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降至9082万吨,环比减少386万吨,但仍处于高位;1-9月份,我国生铁产量同比增加1357万吨,同比仅增长2.7%;而国产铁矿石(原矿)产量同比增加7518万吨,同比增长18.8%,完够满足全国生铁产量增长需求;同时,我国进口铁矿石仍同比多进口4291万吨,同比增长8.4%。从铁矿石价格指数来看,10月末,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为390.74点,环比上升26.18点,升幅为7.18%。10月末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05.39点,环比上涨2.94%,钢价反弹已现疲态,而CIOPI进口铁矿到岸价为114.28美元/吨,环比上涨9.65%,上涨幅度是钢材价格指数上涨幅度的3.28倍。铁矿石价格短期上涨过快,预计后期铁矿石价格将呈波动走势。
钢铁生产虽有所回暖,但日产水平仍没有恢复到今年的好水平。分析认为,正值钢铁消费的传统旺季,主要用钢行业增速有所回升,钢材出口增长加快,社会库存下降明显,国内市场供需矛盾有一定改善,加上国家加大投资审批力度,市场预期增强,钢材价格出现小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