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钢贸商恐需险中求生
- 2012/12/12 10:44:173934
今年贸易商在经营上遇到的大问题是,由于担保和贷款问题频发,造成钢贸行业融资规模的骤减。预计,在2012年的后一个月里,钢贸商恐需险中求生。
据了解,2011年末上海银监局连发三份风险警示,提醒商业银行严控钢贸企业贷款风险。在今年4月底,银监会再次发文提醒商业银行在向钢贸企业放贷时要进一步提高警惕。此后,在银行“防火防盗防钢贸”的高度“戒备”以及网络、媒体“热炒”下,钢贸融资担保问题愈演愈烈,贷款规模大幅缩减,而其中以华东地区的钢贸商受影响大。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体系缺少风险控制机制,现在出现的担保问题,正是在这一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产物。
临近年末,又到了集中还贷的时间点。上海的贸易商倍感资金压力。而对于往年热议的“冬储”,钢贸商是“没钱囤,也不敢囤”。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钢材流通领域普遍存在这种心态,这也是近期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降的一大原因。
据库存调查统计,截止到2012年12月7日,全国26个主要市场五大钢材品种(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卷、冷轧板卷和中厚板)社会库存量为1188.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2011年12月9日),总库存减少104.5万吨,降幅再次超过百万吨。其中,上海热轧库存总量下降至76.63万吨,继续维持大幅下降趋势。
继2008年金融危机后,钢材市场经历了“激进扩张-遭遇亏损-银行抽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产生了明显的去金融化格局。近来钢材库存的大幅缩减,也从侧面证实了热卷金融属性的确在缩减。
业内人士指出,在资金与利润等因素制约下,今年以来贸易商的蓄水池功能正不断弱化。预计,未来钢贸的去金融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市场低库存将成为常态。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压力始终困扰着钢贸行业。事实上,今年以来,无论是钢贸商还是钢厂,均面临着不小的资金困扰。缺少资金的钢材市场,缺少了后劲与活力,使得许多商家无力做大贸易流通。
钢铁贸易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很大,业内是按照1:3的规则准备资金,做一单生意就需要三倍的资金,这样才能保证资金链条的正常运转。随着银行正常趋紧,钢贸商资金压力上升,一方面是贷款难;另一方面,贷到款要承担的高利息也让经营成本高企。同时,钢贸商对上游钢厂提货却要付全款;对于下游经销商却往往开出应收款,因此融资成本成为大型钢贸商的一大块支出。
业内分析,钢贸企业通过担保方式从银行贷款超过50%。资金紧张使得钢贸企业作为钢铁产业链蓄水池功能基本丧失,也无法应对钢材电子贸易平台通过网络快捷方式降低融资成本的冲击。所以今年即使到了冬储季,很多钢贸商还深陷在资金困扰中,无法进行冬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