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水利工程 办好渭河事和谐汉江水
- 2013/2/19 16:10:514146
针对水之殇,我省立足汉江、渭河两大水系,统筹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布局建设水利项目,以南补北、以汛补旱,力求形成一个纵横南北、贯穿东西、覆盖全省的现代化大水利格局。届时,不仅关中地区将新增供水能力近30亿立方米,新建的高标准堤防将保障江河两岸人民群众的安全,还将恢复水系良好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让人们由惧水变为亲水、居水。
振兴水利大手笔——办好渭河事、和谐汉江水
渭河是黄河大支流,也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全省64%的人口,集中着全省65%的生产总值。曾有诗赞美渭河:“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
杨凌温馨小区居委会主任闫社民,原先就住在渭河边,在他记忆里,渭河经常发大水。每隔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洪涝灾害。2011年9月,持续强降雨让渭河再次涨水,渭河杨凌区揉谷段堤防发生险情,200多米堤防不同程度出现垮塌现象,在军民的全力抢险后,险情才得到控制。搬离渭河的时候,闫社民和乡亲们都高兴地放炮。但又几番夜里梦回渭河,心里还是牵挂着它。
2010年,时任省委书记发出“一定要把渭河的事情办好”的动员令。2011年初,陕西明确用5年时间,投资607亿元打造一个安澜渭河、绿色渭河、人文渭河。2011年2月17日,渭河综合整治全面开工。
治水兴水需要智慧。陕西治理渭河依照三大理念。一是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二是由防洪减灾向综合利用转变。三是由少水、惧水向亲水、居水转变。目前,渭河治理初显成效。加宽的高标准渭河堤防,经受住了去年较大洪水的考验;滩区绿化、水面景观和生态公园建设,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好去处;渭河治理带动了产业聚集效应,一批农业和低碳环保产业开始沿河布局。不久的将来,渭河将变成横贯关中大的生态公园、美的景观长廊和长的滨河大道。2012年2月6日,依据渭河治理经验,陕西又拉开了综合整治汉江的帷幕。根据规划,工程涉及汉中、安康两市及沿江10个县(区)长约470公里的汉江干流及37条长约100公里的重要支流入汇口河段。汉江整治工程计划投资188亿元,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滩平航通、人水和谐”的新汉江。
以南补北、以汛补旱——工程加快推进
陕西的特点是南水北旱,夏秋水,冬春旱。要解决陕西水资源分布不均,佳方案是将南边的水引到北边,以南补北;在各地修蓄水池,将夏秋水储存,以汛补旱。布局建设水利工程正是基于这个想法。
关中地区通过实施引汉济渭、引红济石、引乾济石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及建设泾河东庄水库、咸阳亭口水库、西安李家河水库等“蓄水池”,将增加供水量18.4亿立方米;陕北地区通过实施延安引黄工程、榆林大泉引黄工程,建设榆林王圪堵水库、定边供水续建工程、榆神工业区供水工程、延安南沟门水库等,共增加供水量11.54亿立方米。截至目前,供水量大的引汉济渭前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这一战略工程,也是一项工程技术上堪称水平的调水工程。从陕西南部的汉江上游年调水15亿立方米到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向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5个大中城市及渭河沿岸12个县(区)、6个工业园区供水,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同时,将改变关中地区当前超采地下水、牺牲生态水、挤占农业水的用水状况,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已完成施工准备工程隧道掘进32公里。同时,全省人民企盼半个多世纪的东庄水库前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正式开工建设施工进场道路。东庄水库不仅对提高泾、渭河下游的防洪能力,减少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提高渭河下游河槽行洪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有效解决渭北“旱腰带”工农业发展水资源制约瓶颈。目前,项目建议书已通过国家技术审查,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坝址之争也尘埃落定。
陕西水利工程建成后,通过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联合配置,可使300万到500万亩耕地获得可靠灌溉水源,还可增加陕北、关中河道近15亿立方米的生态水量,对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