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经济环保两手抓 齐心建设美丽中国

2013/4/11 13:24:264153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BF35导读:我国的环境污染已经步入天上、地下的立体深度污染。面对不断趋向恶化的污染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两个布局,一个是五位一体;一个是做好规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就目前的严峻形势而言,要建设美丽中国,生产良好生态环境这个“公平的公共产品”,必须建立环保监督执法立体“高压网”,让违法者不敢触碰,一碰非死即伤。
  
  以强化环保教育为主线,编织环保意识“高压网”。对各级党政领导、环境主管部门执法人员、企业负责人,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讲座、电视报刊宣传等形式,开展十八大报告、环保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强化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筑好环保防线。
  
  以健全环保制度为主线,编织环保制度“高压网”。针对大气、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污染,健全企业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企业排污监管、群众举报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防范措施和监控机制,特别要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环保工作约谈制、一票否决制,实行环保保证金制度,大幅提高企业排污处罚标准,让违法企业难以接受违法成本。
  
  以监督检查为主线,编织环保执法“高压网”。环保主管部门要充实执法队伍,强化对企业的监测监管,切实开展日常监测监督,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做到企业建在哪里,废水、废气排放到哪里,监督检查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有效遏止偷排现象发生。一旦发生偷排行为或污染事件,严肃追究领导和责任人责任,顶格处理相关企业和个人。
  
  美丽中国蕴藏“美丽”商机
  
  雾霾笼罩,是危机,也蕴藏商机。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将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除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社会资本也会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和节能环保有关的产业。如此巨大的蛋糕着实令人对相关板块未来的走势浮想联翩。
  
  市场:环保板块前景明朗
  
  “环保政策轮番轰炸,环保股的故事怕还只是刚开始。”有股民在股吧里乐呵。
  
  据吴晗瑄介绍,2012年清洁技术行业冲入全年VC/PE投资行业的前三位。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清洁技术行业共有131起投资事件,涉及总额达10.17亿美元。其中,环保产业的投资案例数61起,投资总额5.26亿美元,占比超过全行业的1/2。仅按“十一五”期间环保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15%保守估算,2015年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将超过8亿美元。
  
  “环保产业受益于政府的‘还债’行为,将迎来高速发展。”刘非表示,受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行业、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行业、节能环保服务行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新能源及天然气行业,以及公共事业中的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行业,这些行业长期看均有较大发展空间。
  
  “从板块上讲,公共事业中的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行业由于受到环境治理要求和城市化发展的双重压力,同时国家对公共事业建设和升级改造投资巨大,因此个人认为公共事业板块的发展前景相对更好一些。”刘非称。
  
  吴晗瑄则表示,“受雾霾天气影响,首先获利的肯定是环保设备板块,如脱硫脱硝、除尘装备市场空间会因此大幅扩容。”据了解,2012年,环保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完成了对全国重点地区火电厂脱硫脱硝进展的摸底调查,明确了火电脱硝电价补贴调整的现实紧迫性,脱硝电价补贴有望提高到1分/度,将直接为火电厂增收,获得相关订单的企业将受益。此外,五大发电集团也与环保部签订了减排责任书,确定重点脱硝改造火电机组装机将达到6800万千瓦。以全国火电机组2100小时的利用时间计算,可带动脱硝装机投资近15亿元。
  
  吴晗瑄还指出,污水处理和固废回收及再利用应该也会随着近期水污染问题的集中凸显,进入快速增长期。同时,重金属治理和环境监测对民众及环境的影响也较大,相信未来都是环保主题获利延伸的主要方向。
  
  投资:以价值投资为主
  
  在地方两会期间,有24个省份的两会代表提及空气质量,即近八成的地方两会关注了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现象以及该省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问题。因此,业内也极为期待全国两会期间会有环保政策出台。民生证券分析师袁瑶认为,雾霾、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后,市场预期全国两会期间将出台系列环保政策,这种预期随着两会召开将逐步加强,板块热度有望延续。
  
  同时,袁瑶也提醒投资者,应关注板块短期内估值过高的风险。“目前行业估值已创两年新高,主流公司2013年估值接近30倍,两会后市场必将出现分化。”
  
  在刘非看来,环保产业长期收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绝不是概念炒作,企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但投资者需要注意行业面和证券市场两方面的问题。从行业面来讲,一是要注意受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条件的制约,环保行业虽然长期收益,但并不具备爆发性增长的环境和条件,追求长期价值投资才是正道;二是要注意企业基本面情况,环保行业企业良莠不齐,投资者要注意筛选。从证券市场面来讲,一是概念爆炒是证券市场难以根除的恶习,不要跟风炒作;二是对跨行业投资或产业向环保行业转型的企业要加以注意,因为这种类型的企业行业经验和积累相对较薄弱,风险更大一些。
  
  “环保治理是一个长期性行为,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政策和制度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不过,吴晗瑄也表示,虽然短期利好形势不断,但应作为中长期成长性投资对待。“投资者不要盲目追逐概念,而应以价值投资为主,事先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层面和业绩状况再作决定。”
  
  崔新生则直言,目前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缺乏战略布局,很多仍停留在炒作概念阶段。政策支持程度或是环保股能否持续发热的关键,如果两会期间政策超预期,板块调整时点或许会晚一些。
  
  行业:两高行业受限
  
  在环保行业受热捧的同时,“两高”行业(高污染、高耗能)必会备受挑战。“空气污染这么严重,国家将采取更严厉的措施,真担心熬不过新一轮整顿。”在浙江经营一家铝制品企业的张老板很担忧。
  
  事实上,老张并不是杞人忧天。环保部2月19日确定,将对包括19个省(区、市)的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内的重点控制区,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及燃煤工业锅炉的新建项目,火电、钢铁、石化工业以及燃煤工业锅炉的现有项目,实施特别排放限值。
  
  吴晗瑄指出,火电、钢铁行业将会受到制约,立即开始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而石化行业、燃煤工业锅炉项目尚有一丝喘息机会,有待修订完善的排放标准,并按照标准设定在现有项目过渡期满后,再执行特别排放限值。
  
  事实上,对火电行业的排放约束早已开始。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就对火电厂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进行了从严修订,大幅收紧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但此次出台的二氧化硫特别排放限值在国标限制值基础上又收紧了一半,对企业来说,难度大大提高。需要对脱硫、脱硝、脱汞等装置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才有可能达到。同时,企业运营也需要重新控制和规划运营成本,在困境中突围。”吴晗瑄称。
  
  “相对而言,钢铁、水泥、化工三个行业受到的打击会更大一些。”刘非解释称,主要原因是这三个行业都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整体利润率持续走低。以钢铁为例,中国钢铁产量位居世界,占世界钢铁产量的近一半,但中国钢铁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产品上,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根据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部署,行业发展压力会更大。而相对而言,属于能源行业的电力、石化、有色由于需求支撑,抗压能力相对会更强一些。
  
  刘非指出,这些行业走出困境的基本出路: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行业集中度整合、改善无序竞争状况;二是加快产品升级、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三是加快区域转移,例如向有国家政策倾斜和扶持的新疆等西部地区转移等。
  
  治理篇:治理需多管齐下
  
  根据经验,当环保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至1.5%时,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当达到2%至3%时,环境质量可以有所改善。而当前中国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只有1.5%左右,未来还有进一步的提高空间。刘非认为,中国当前的发展条件,中国的环境首先要明确制造业基础地位这一基本前提,否则将是无视现实的空想。同时,要通过“碳稀释”的循环经济模式、“碳减少”的产业升级模式、“碳中和”的产业集群模式和“碳变现”的碳交易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状:面临多方面挑战
  
  中国正在遭遇发展的“两难”。刘非指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仍在持续增加,能源消费呈迅速增长态势,由此决定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
  
  “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需要时间。”吴晗瑄表示,工业化进程结束,中国将转入发达经济阶段。届时,工业比重将转入稳定或有所下降,有望转变从“末端治理”向“前端综合防治”的现状。与此同时,中国治理污染还会受到企业和地方利益集团的阻挠,而地方政府仍然需要依赖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产业保持创收。这些都挑战着中国防污、治污进程的推进。
  
  在刘非看来,中国环境面临的挑战几乎是的,包括外部环境、发展方式、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环保技术能力、金融支持等。“以外部环境来说,发达国家因自身减排压力小于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凭借其在低碳经济领域取得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持续对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和减排政策进行指责、发难和施压;发展方式方面,中国以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这其中有着深刻的体制根源;而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也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此外,中国环保核心技术储备落后和国家对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都加剧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
  
  崔新生则认为,大的问题是中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缺乏系统性的治理量化指标,环保问题的治理恐成一纸空谈。
  
  应对:借鉴国外经验
  
  事实上,伦敦、洛杉矶、东京这些大都市,也曾深受空气污染的毒害。这些昔日的污染城市的经验是多管齐下,科学标准、立法保障、民众监督等一个都不能少。
  
  刘非则认为,吸取国外治污经验重点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加强立法和监督执行,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环境立法上有很大欠缺;其次,要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化机制,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进行了排污交易实践,取得一定成果。但排污权交易在中国仍存在政策法规以及交易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缺陷,因此应加强学习西方经验,完善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污染治理。第三,要加强合同能源管理等环境治理配套手段建设,国外的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迅速。“中国的环境治理长期存在重行政轻市场、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因此需要大力学习西方环保产业和金融产业相互支撑的发展经验,通过能源合同管理等金融手段的完善促使企业高起点投入,保障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刘非称。

上一篇:十二五能源改革方案 电力行业美丽上路

下一篇::加快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