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床需要升级转型 摆脱低技术含量产品
- 2013/4/25 13:30:044902
2012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下行趋势,增速持续缓慢回落,国内市场低迷。至9月份触底,市场继续呈现不同程度缓慢复苏。国产低端产品需求明显减少,进口额高位运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矛盾更加突出,我国机床工具产品出口呈现出先高后低状态。
现代工业制造对产品的工艺要求越来越高,数控机床与自动化系统的结合愈发密切,对软件的依赖越来越大。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以至于更难控制其可靠性。于是,由于软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失效、事故甚至停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2012年,机床工具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较快,对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二是用户对制造商综合要求的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动化系统中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据可靠数据显示,在机床工业制造系统中,由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来,软件成本由10%增至40%,电子电器成本由10%增至25%,机械成本由80%降至35%。此外,软件的复杂性随着软件变大呈指数增长,所需的开发时间也越来越长,而且软件出错的概率也不断增加。可见,对软件的复杂性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日益迫切。
在20余年间通过消化吸收、合作生产等方式,我国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不过,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陷入“落后——赶超——再落后——再赶超”的怪圈。
“症结在于我们没有认真思考、真正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企业创新的源头在哪里、创新的路径是什么?”在龙兴元看来,跟踪技术已不适应现状,发展不了产业,况且,由于一些国家存在技术禁运条例,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高度的技术是引进不了的。
事实上,当前我国已研制投入应用的一些数控机床能替代进口,表面上实现赶超,但只是静态的追随,实际是模仿、逆向研发的产物,理论上却无法超越。而且,当某一种中机床研制成功,国外竞争对手马上使出降价“杀手锏”,阻挡新产品商品化、产业化进程。“不光机床行业,整个机械工业的不少技术和产品,都是这样被迫停顿下来的。”龙兴元说,如果一味跟踪模仿,将会进一步拉大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终将形成技术依赖,“这是‘追随战略’的悲哀”。
龙兴元说,研究创新路径,确立正向研发才是正道,要确立以掌握原理和实现突破性创新为目的的正向创新战略,包含产品技术的正向研发与生产过程的正向创新。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我国相关领域创新中存在诸多误区,危害较大的一个就是浮躁速成的创新心态,各行各业,“毕其功于一役”“成败在此一举”“倾全公司之力”等运动式创新现象相当程度存在,人们经常看到动辄“弯道超车”之类的浮躁创新表现。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惠仁说,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必须循序渐进,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稳步推进。企业要耐住寂寞,经受住诱惑,要静下心来,下笨功夫,花大力气,投大资源。切忌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谈及创新中的困难,此间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家坦言,“还是研发投入不足。”尽管国家出台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一些推动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措施,但业内人士多认为,仍存在改进余地。
一些业内人士犀利指出,专项资金的分配应更多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不是由一些脱离市场一线的专家确定项目研究方向,后做出的成果往往无法真正投入应用”。诸多业内人士提议,可考虑在税收环节对致力于技术革新的企业实行普惠制,给予技术上取得进步且赢得市场认可的企业以税收优惠,以鼓励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
“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的机制与环境是激发创新活力的根本动力。要疏通正路,为所有人建立机会均等的上升通道,还必须堵住邪路,封闭投机钻营浮夸取巧行为赖以生存的市场,把创新能量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道路上来。离开了公平正义的基础前提,孤立地搞创新,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陈惠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