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速成心态致本土机床企业创新欲速不达
- 2013/5/6 9:57:003808
日本机床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70%出口。随着市场的化进程,用户在功能、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提出了不同要求。为了应对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用户,我们必须继续提供的机床。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在市场的地位,并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袁立:
飞机跨代发展以及需求量的剧增给飞机制造带来了巨大挑战,大量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相继涌现,传统的制造装备已无法满足新机研制生产需求,因而急需面向飞机制造的先进装备来解决飞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瓶颈。
中国科学院大学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
近20年,中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但是中国企业主流的创新模式是渐近创新,二次创新,许多核心技术没有解决。中国制造企业要实现突破性创新,需要从加强基础研究、具备足够的创新耐心、打造坚实的创新平台、营造鼓励创新的组织环境、观念的突破、充分利用突破性创新的机会、重塑中国人才教育体系、营造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等8个方面着手,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催生新兴产业。
意大利机床、机器人和自动化制造协会咨询师恩里科·安那康迪亚:
目前,机床产品的设计及其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正朝着不同的可持续方向发展,这对机床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终用户和来自标准/法律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机床在安全性、可靠性、重复精度、可行性等方面的指标变得愈发重要。意大利机床行业正在生产、开发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目的是希望看到业内企业能够实现不同方向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创新·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与会专家发言
工业总产值下滑、工业产品销售产值下滑、利润总额下滑,众多下滑曲线勾画出2012年度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的整体图景。今年,这个下滑势头并没有停止。记者在第十三届中国机床展览会上获悉,到今年3月份,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新增订单已经连续22个月负增长。
面对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众多国内参展企业坦承,市场需求量缩减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国外机床产品为何逆势扩张
对比两组数据,也许我们能够发现市场“缩减”所展现出的问题。2012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总销售额同比下降17.9%,进口额却同比增长6.03%。国产金属加工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1.8个百分点,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下降1个百分点。
我国市场为何对国外品牌更为青睐?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告诉记者,近些年,我国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各行业产业升级带动了机床消费升级。但是,我国机床工业中低档生产能力过剩,不足,机床产品升级换代赶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以汽车产业为例,汽车整车全部装备价值70%左右的零部件加工都由机床完成。在当下节能、减排、宜人化的汽车发展潮流中,对汽车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都提出了更高品质的要求。“用原来的中低档机床根本造不出汽车,企业用户不得不买国外机床产品。”吴柏林说。
“我国也有‘’机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和国外品牌相比,国内的一些数控机床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差别,样本的各种指标也都一样。“可是,这些机床别干活,一干活,机床品质的差别就立马显现出来了。”他说,一些机床工作效率低;一些机床常出小毛病;还有一些机床稳定性差,刚生产时精度高,废品率低,运转两年后,加工精度快速下降,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大幅增加。“本土机床产品形似神不似,国内企业当然更愿意购买国外产品。”
当务之急是提升中产品竞争力
吴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状况说明,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转型升级不够,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相比,仍位于产业低端。”
中国是个大市场,曾经的市场空白为不同档次的本土机床产品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土壤。2001年到2012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数控金切机床产值年均增长31%;连续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大机床制造国。“在那个时期,机床产品供不应求。只要进入机床行业,生产什么都能赚钱。”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
在宽松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企业并没有把技术创新放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首位。
“当前,我国机床工具业已进入艰难的转折期。转型升级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机床工具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产业发展动力也将发生重大转变。这一点已成为业界共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惠仁指出,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体制机制变革、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曾是推动我国机床工具产业快速增长的四大动力。现在,市场需求水平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优势不那么明显了,体制变革和产业政策的空间更加有限。未来的产业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升级和劳动者素质提升。
吴柏林告诉记者,转型升级就是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其核心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国内市场缩减幅度大的正是我国为擅长的低档机床产品,当务之急是提升我国中机床产品的竞争力。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家参展的国内企业,这些企业都表示今年已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压缩普通机床低档产品,加大综合性中机床的量产规模。
无论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用率,还是增强硬件设备品质、提升软件成套技术服务质量,中机床产品竞争力所涉及的每个方面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吴柏林提出,要把机床产品“做好”,还须充分挖掘已有科技成果的潜力。例如,前些年研发出的一些新成果并没有及时转化,如果现在仍有市场发展空间,应对其进行中产品的二次开发。
速成心态下的创新往往欲速不达
“行业落后的外在形式是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内在本质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差距。”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斌指出,在经营管理上,我国企业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缺乏以市场为导向驱动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创新机制和组织能力;缺乏以市场牵引的运营管理;缺乏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内部管理创新机制。在质量控制上,我国产品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还有巨大的可供提升的空间,很多企业缺乏给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资源配置的能力。
国内企业并不回避这些问题。“不管市场需求,低头创新,这让整个行业发展走了弯路。”关锡友说,沈阳机床正由传统的机床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型,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全产品周期服务,整个企业形态将被打破重建。
在此次展会上,沈阳机床联合德国西门子公司并借助早前收购的希斯公司研发平台,重点推出I5、BRIO、SMART三大系列具有化水准的数控机
床产品,这些产品运用了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以及先进的服务流程理念,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创新也好,经营管理理念也罢,所有的这些都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他说,德国很多家族式企业几代人专注于某一产品,把产品做到,建立了很多百年品牌。日本企业对产品品质的持续改进和精益求精,成为日本品牌立足的基础。“我国企业要和国外企业抗衡,关键是要人一点一滴干出来。”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们已经习惯了快,容忍不了慢。我们常听到‘毕其功于一役’‘成败在此一举’。企业更愿意通过弯道超车,这种速成心态下的创新往往欲速不达。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陈惠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