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订单荒”折射企业应对“危机公关”措施
- 2013/6/17 17:24:554626
浙江海盐的一家标准件厂也险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2009年以前,该企业主要生产碳钢螺丝,全部销往欧洲,但受到欧盟反倾销调查以后,产品断了销路,生产因订单缺乏而暂停。每年将近3000万元的产值,一下子降到四五百万元。企业领导通过各种途径找来的订单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长久的订单荒几乎拖垮了这个原本做得风生水起的紧固件企业。
直到后来企业痛下决心转型,通过抵押贷款来建新厂房和买新机器。在推出了不锈钢产品后,他们打开了碳钢向俄罗斯等地的外销渠道。经过两年努力,终于转危为安。
案例简析:
在欧盟反倾销的影响下,出口市场阻断导致订单锐减,大片企业失去销路,终经营不善甚至倒闭。但是,也有很多企业能够在压力中安然度过。
欧盟反倾销固然会造成订单量减少,但是这于出口欧盟的市场和部分被调查的紧固件产品。我们常说“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产品销售模式单一能集中企业注意力,但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问题就容易引发不可估量的大麻烦。市场多元化了,企业才不会因为某一个出口市场出现问题而受太大影响。这家企业之所以会在欧盟反倾销事件中面临险些倒闭的风险,有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把订单目标都锁定在出口欧盟的市场上。后能险象环生,则是因为转型改革和产品链的拓宽,让公司的“单腿”经营变成了“双腿”经营。这样,即使因为外在原因少了一条腿,也能勉强站立甚至稳步前进。
去年动荡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存在的欧债危机让中国经济受到很大波动,实体经济活跃度也随之下降。中国各行业在奋力挣扎之余,也在借此机会思考未来发展之路。2013年的开年经济较去年有转好迹象,但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这是给中国企业的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遇。此时很多行业已经走在经济复苏的前端,正好让紧固件企业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思路,并善加运用。
订单荒VS转型升级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重型装备制造业中的企业,是全国也是世界上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厂。但即使是这样一家重量级企业,在去年的经济颓势下,也付出了惨痛代价。振华重工2010年亏损6.95亿元,2011年实现盈利3029.43万元,时隔1年再次陷入巨亏,2012年亏损额达10.43亿元。
市场需求不足、产品结构单一、产能过剩、管理机制不合理,这是振华重工董事长宋海良总结分析出的四点企业弊端,也是造成订单减少、销售额下滑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不仅仅只存在于振华重工这个企业,在紧固件行业也是普遍存在的,它几乎成为了现在制造业的通病。
面对日益加剧的“订单饥荒”,有很多企业选择了转型升级,比如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
“尽管遭遇百年一遇的船市下滑期,但市场需求结构化、绿色化趋势明显,只要企业及时进行转型升级,就能跟上已经变化了的市场需求,而且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促使企业朝创新驱动、技术引导的方向转变”,这是中船设备公司董事长张海森从近几年的企业经营和经济局势中悟出的心得。
为了增加订单量,中船设备公司在转型发展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以柴油机主业为核心,将业务向产业链上下延伸,提供系统集成打包配套服务,并形成动力系统、电气集成以及机械成套设备三大系统,全力打造相关多元业务板块。去年11月底,中船设备公司成功承接到套完整动力系统集成订单,进入系统打包领域。今年一季度,该公司新承接订单逾6亿元,相当于去年整个上半年的接单量,其中一半来源于业务拓展后的多元化产品订单,预计今年多元化产品订单占比将超过50%。
虽然行业不同,但性质和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转型升级”这四个字不是某一个行业的专属用词,而是整个中国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经之路。优胜劣汰已经不可避免,应对“订单饥荒”,转型才是关键。
低端订单VS创新
不论是紧固件行业,还是其他行业,真正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不断创新、不断研究而来的附加值。低价、低附加值的产品或许适用于经济起步时的“新生儿”,却不适用于不断发展中的强者。为此,中钢协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提出,经济发展要靠不断创新,其中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创新,这是核心的“硬创新”,包括新产品研发创新和工艺技术的创新;二是管理创新,这是易忽视的“软创新”,包括组织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三是商业模式创新,要从纯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在这方面,有一个值得好好学习的成功案例。宝钢上世纪90年代初基本不生产汽车钢,现在每年产量已超过500万吨。从开始发展到现在,超高强度钢、先进高强钢AHSS的开发满足了汽车轻量化要求,宝钢的汽车钢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的乘用车、客车及改装车领域,为整车的减薄降重、节能降耗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实现了向海外汽车厂的批量供货。在今年钢铁市场全面降价的3月份,宝钢仍然调高出厂价格至140元/吨。由此可见,降价并不是解决生产量少、订单不足的有效方法。只要不断创新研究,为产品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摆脱低端领域,即使价格不降反升,也能争取到广阔的生存空间。
再说回前面提到的并不景气的船配行业,其中金陵船厂却“一枝独秀”。1月份至今,该厂已有8艘船舶按期交付埃塞俄比亚、新加坡以及国内船东,造船完工量达38.55万载重吨,新承接的订单已进入黑山、摩纳哥市场。究其原因,是该厂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承接了一批高技术含量的订单,同时,以绿色制造推进产品升级,避免同质化竞争。当零星接单成为业界常态时,该厂生产的不少船型已形成批量化生产,且绝大多数船东都是回头客,企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纵观整个紧固件行业,今年的订单状况整体好于去年。其中,、异型、非标等类型的紧固件订单上升了20%到30%,而低端领域的紧固件订单则下降了20%。不论是其他行业已有的发展状况,还是紧固件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拥有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更受市场亲睐,而现今不论哪个行业或领域,订单增长的来源,已经在向这个方向偏移。
坐等订单VS紧抓机遇
据悉,《十二五后三年船舶工业行业行动计划》即将出台,当中提到鼓励加大对船舶行业金融支持等多项扶持政策。在国家政策发展海工的积极因素促进下,3月初,中国重工旗下大船重工获得Seadrill公司4座高规格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合同,合同金额近9亿美元。中国重工数据显示,公司从2012年11月底到2013年3月6日,海工新接订单金额达82.8亿元。
今年3月底,在对非洲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这一举措有望促进后续相关工程公司海外订单的持续加速。2013年1-2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为202亿美元,同比增长40%,海外订单的增长明显加快。
新一轮政府领导人换届,各项政策措施出台的频率必定比平时要高得多,紧固件行业也会遇到有利政策,比如现在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海洋开发等方面的重视和不断出台的规划,都间接促进了紧固件的发展。再比如,如今倡导节能环保,许多城市都在扩大公共自行车租赁的覆盖面,令渐渐无人问津的自行车用紧固件重新得到了发展,一些紧固件企业的这类订单甚至来不及做。
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沉浸在去年的“寒冬”中,或者坐等今年经济转好,但机遇是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坐等紧随其后的可能就是错过。机会稍纵即逝,懂得把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新市场订单VS谨慎对待
在前几年紧固件行业发生欧盟反倾销事件之后,很多紧企都开始意识到不能光靠欧盟市场的订单来维持企业生存,要发展就要承接多个市场的订单。但是,新订单市场的开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数据显示,福建晋江今年首季度鞋类出口的增长率已经超四成,外贸订单增长的鞋材企业多以新兴市场订单为主。但是,业内人士对外贸形势大部分仍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一时回暖不能说明整个外贸市场变得非常好做,而开拓外贸新兴市场的难度风险也非常大。
进入新市场,首先面临的是信息不足,对当地税收制度、消费习俗不了解,容易走入贸易陷阱。另一方面,新市场的出口订单,由于消费习惯、购买能力等因素存在差异性,必须花大量精力去前期调研。能否根据当地消费习惯研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一种挑战,不能盲目的有单就接。
从近期嘉兴紧固件的出口数据来看,其出口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美欧等传统市场一直是嘉兴紧固件出口的主阵地,然而近同期出口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智利等新兴市场份额同比明显加大。1-2月,嘉兴市紧固件出口俄罗斯0.18亿美元,同比上升35.11%;出口沙特阿拉伯0.05亿美元,同比上升159.94%;出口智利0.02亿美元,同比上升133.55%。与去年相比,出口的方向已经在悄然转变。
当然,这是一个好现象,出口市场的开拓和转移有利于紧固件行业的订单提升,但是在欣喜的同时,也应存着一个谨慎心理。新市场之所以为新,在于其不确定性。进入陌生领域,要对市场重新认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茫然草率的进入新市场、承接新订单,有时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必须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紧企面临的问题仍然复杂多样,要真正实现突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研究思考其他行业的解决之道,也许可以给紧企一些思路。希望集思广益真能事半功倍,让企业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