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建在内陆更有优势更安全
- 2013/8/21 14:11:243750
BF35导读:上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发展核电。截至2011年,全世界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440多台,在建67台。极大缓解了世界能源紧张问题,也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我国核电包括用自主技术设计和制造的30万千瓦机组,也已运行20多年。
我国发展核电并不算太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和韩国一同起步。但韩国现在的核电规模达到总发电量的40%,而我国核电只占到总发电量的2%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核电的认识不够,认为我国有煤,发展煤电即可,另外是怕出安全问题。
从日本福岛事故来看,核电站抗震能力很强。日本这次发生的是9级大地震,并没有把核电站的基本功能震垮,而福岛的两个核电站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技术比现在的核电站差一个数量级。
在我国内陆建核电站有几个优势:首先,不会遇到海啸和台风。台风对核电站本身可能不会造成影响,但台风会破坏输电线路。此外,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比内陆大,选厂址比较困难。从煤电的角度看,在沿海建煤电,煤可以从北方港口下海,直达发电厂。而在江西、湖北、湖南建煤电厂,煤的运输问题很难解决。所以,沿海和内陆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核电站。
在国务院讨论核电建设时,有人提出,日本福岛事故中,大量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排入大海,因此我国若在内地建核电站,一旦发生泄漏事故,会造成河流和水库被污染的后果。这种说话事实上是不成立的。
福岛核电站反应堆破损后,放射性反应堆已裸露,再向反应堆喷射大量海水,被反应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海水又流了出来,这是造成福岛核电站将带有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排入大海的原因。
核电站一般都有三个回路,个回路是把核电站反应堆内的热量带出来,并和第二回路进行热交换,产生饱和蒸汽。这个回路因在反应堆得到热量,所以有低度的放射性,但总蓄水量并不多。我国利用引进技术新建的4套AP1000,回路的总水容量300立方米,由四个方面组成: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管道。回路全部建在核电站的安全壳之内,因此这些水,一旦发生事故,会全部被封闭在安全壳内,绝不会流到安全壳之外,造成环境污染。我国现有的和在建的核电站,都建有坚固的安全壳,即使发生事故,放射性物质也不会溢出安全壳。
第二回路的水是不带放射性的。水经过蒸汽发生器的热交换,变为蒸汽通过管道到常规岛场后,推动汽轮机转动发电,在冷凝器中交换又变成水,再回到蒸汽发生器。
第三回路是冷却用水,更不带放射性。通常回到河流、水库、冷却塔、或大海降温。我国将建设的核电站,均不直接用河水、湖水来降温冷却,而是采用冷却塔,用冷却塔会带来一点水的损失,需用河水或湖水来补充。核电站不会有任何水排入河流或湖泊。
所以说,核电站中的三个回路用水,只有回路有少量的放射性,而且水量不多,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流出核电站安全壳外。
我国核电包括用自主技术设计和制造的30万千瓦机组,也已运行20多年,做到了不出事故,安全运行。因此可以说,核电是安全的,我国已运行和在建的核电安全是有保证的。我国建设核电,在沿海建和内陆建都能做到安全发电,而且内陆核电比沿海核电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