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阀门国产化十分必要
- 2013/9/5 15:48:124026
BF35导读:目前,国内阀门企业在高温铸件和锻件毛坯方面开展了科研攻关,其中C12A铸钢件的冶炼、热处理及焊接工艺的攻关,已取得成功。超(超)临界机组的主蒸汽及再热段采用P92和T92钢管道,其对应阀门的材料为F92铸钢件,主给水管道、高加管道为WB36,对应阀门材料也为WB36,通过国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合攻关也已完成产品开发研制,满足了超(超)临界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对材料的部分要求。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阀门用量较大的国家。仅就电力工业来说,到2020年全国装机容量保守地估算将达到9亿千瓦,照此每年要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以上,平均每年投资50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核电站、低污染大型火电机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而一台火电机组需要上万多只阀门。
根据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2010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亿kW,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7~5.0亿kW,意味着2004~2010年间,每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就达3000万kW。如果加上国家规划以外的地方政府及企业行为,则每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远不止3000万kW。从国内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在建的火电项目以60万kW超临界机组及60万、30万kW亚临界机组较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60万kW超临界机组甚至100万kW超超临界机组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流机组。
阀门作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关键配套产品,是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国内阀门制造业在百万千瓦核电、天然气长输管线、大型石油化工等领域的一些高难度阀门已实现了国产化,在超(超)临界阀门的科技攻关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但常规火电阀门首台套始终难以突破,致使常规火电90%阀门长期依赖进口,整台机组阀门国产化率也只有35%左右。
“十一五”期间,按每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3000万kW,则需新增60万kW超临界火电机组30台,60万、30万kW亚临界火电机组15台、10台共25台。大型火电发电机组配套阀门以其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其品种结构、型号规格多种多样,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蝶阀、安全阀、调节阀等等,品种繁多。对于常规低中压阀门,国内完全有能力配套,在此不再赘述。火电发电系统中高工作参数、高技术含量的阀门主要分布在四大管路系统中,即主蒸汽管道、主给水管道、再热器冷段、热段管道、汽机各段抽汽管道,另外还有高低压旁路系统。
一台60万kW超临界火电机组仅四大管道阀门全部进口需6000~9000万元人民币,如果全部国产化只需3000多万元人民币;一台60万或30万kW亚临界火电机组四大管道用阀门全部进口需5000~7000万元人民币,如果全部国产化只需2000多万元人民币。按目前火电发电站建设情况,每年新建60万kW超临界机组30台,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阀门全部进口;每年新建60万、30万kW亚临界机组25台计算,亚临界机组部分进口,仅四大管道进口阀门需20~30多亿元人民币以上。
据了解,一台6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进口阀门约需5000多万元人民币;一台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进口阀门约需6500多万元人民币。以每年新建30台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新建30台6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计算,年进口阀门需花35亿元人民币。另外,机组运行后的阀门维护、更换还需花费大量费用。
如此喜人的市场预期,令阀门企业为之兴奋,但横在前面的大问题却是我国火电阀门大量进口,国产化情况不容乐观。火电机组阀门长期依靠进口,助长了少数国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势头,不仅增加了电力建设费用,而且不利于国内阀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因此,借鉴在核电、天然气长输管线等领域的国产化经验,尽快制定常规火电站阀门国产化计划,加快推进火电阀门国产化十分必要。
对于设备的生产企业来讲,应加强自身的新品开发能力建设和企业管理,不断地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产品技术需求。同时,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后期服务水平,并坚持不懈地做好产品全程服务。
火电阀门设备的国产化,只靠阀门制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比如国家在税收上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包括建立首台(套)国产设备使用的风险基金和保险机制等。
此外,要改变以往“重主机,轻辅机”的做法,政府也可以将阀门国产化纳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攻关专项的内容,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加大科研费用投入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作为独立的专项列入重大装备科研攻关国家计划;在安排国债技改投资项目时,也应将电站辅机作为重点,支持几家有较好基础的大型阀门骨干企业改善工艺装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