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前景广阔 海南试水更具优势
- 2013/11/13 11:10:104298
BF35导读: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且水资源分布不均,水体污染很严重。海南水资源状况虽好于全国大多数地区,但可利用的水资源并不丰足。
为此,国家鼓励近海城市把海水淡化作为解决城市新增供水水源,改善水资源结构,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以缓解城市淡水资源短缺矛盾,构建城市多水源保障格局。
近日,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岭镇,我国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投产。一期工程年均生产蒸馏水约2000吨,可满足100-150人一年的饮用水需求。
“示范工程只是海南20万吨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基地项目的重要一环。”上海骄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志刚透露,公司将与有关合作方共同加快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
海南乐东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产水装置。
彭志刚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全世界100立方米/日以上的海水(苦咸水)淡化装置总容量为3250万立方米/日,除满足工业用水外,还供应着1亿多人口的用水。
“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顾名思义,就是解决两个问题:能源和水。”国家核电上海发电设备成套技术研究院院长严宏强说,海水淡化是对水资源的重要补充,符合国家加快发展海水淡化的产业政策,具有战略意义。
海南海水淡化开始起步
拥有约1823公里海岸线的海南,无疑在海水淡化方面更具优势。
“海南实施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产业化,具有先天的优势。”省工信厅副厅长陈万馨说,海南省是一个海洋大省,包括三沙市等,岛屿多,阳光充足,适合发展太阳能海水淡化。
去年11月起,上海骄英能源公司谋划在琼建设全国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商业示范工程,以期通过示范工程,验证线性菲涅尔太阳能光热蒸汽与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进一步实施产业化奠定基础。
“两个月的试运行证明,装置运行稳定,效果较佳,可为产业化的实施提供经验借鉴。”彭志刚说。
同样在2013年,海南天能电力公司协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数家企业共同开发的光热发电与海水淡化合作科研项目实验示范系统,成功实现2.0MPa蒸汽及淡化水输出,并产出海水淡化桶水。
“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进入商业化应用。”海南天能公司董事长李晓刚说。
产业化应用方面,上海骄英公司先行一步。
据透露,乐东示范项目投产后,该公司将推进产业化项目,计划在澄迈老城开发区建设20万吨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基地项目。
彭志刚说,为尽快抢占这一市场,公司与国家核电上海发电设备成套技术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三方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
成立联盟共推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已初具规模,是少数能够完整自主设计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的国家之一,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造等方面发展迅速,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海水淡化市场已显现。
不容忽视的是,成本问题是当前制约海水淡化实现产业化的“拦路虎”。在现行水价体系下,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与自来水价格相比缺乏竞争力。
“现有规模是实验装置,利用发电的余热做海水淡化,成本约30元/吨,如果大规模示范项目上马后,预计用电水联产出的海水淡化水成本将降到3元/吨左右。”海南天能电力公司海水淡化实验项目负责人说。
“乐东示范工程的吨水制造成本逾70元/吨,如果上马10-20个项目,成本可降至30-50元/吨,规模化生产应用后,成本将更低。”彭志刚说,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的主要细分市场是岛屿海水淡化、西部地区苦咸水淡化、中东沙漠地区工业海水淡化等中型军民两用海水淡化项目。
对于海水淡化前景,李晓刚持谨慎态度。“主要还是海水淡化成本问题,这一难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他说。
除却海水淡化成本问题,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存在自主创新不足,设备制造及配套能力较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进程。
针对上述问题,包括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所、上海骄英公司等在内的有关各方成立了海水淡化装置产业化合作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掌握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