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财税政策建议 化解钢铁产能过剩
- 2013/12/10 11:39:234321
BF35导读:我国钢铁行业多年来积累的产能过剩、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性化,且均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其中,产能过剩问题是当前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集中表现,如何正确看待和分析造成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发挥财政税收手段化解过剩问题,关系到我国钢铁行业能否在未来几年中,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分析
建国60多年来,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49年我国钢产量的15.8万吨,到1996年突破一亿吨大关,达到10124万吨,跃居世界位。自此,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的位置,并占世界钢产量比例逐年上升,成为钢铁业发展主要的驱动力。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已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丝等各种形状的四万多个品种规格,85%的钢材按照标准生产,其中三分之一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先进水平。同时,钢铁行业也带动了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然而,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我国钢铁行业内在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主要变现在:
钢铁总量逐年攀升,产能利用率周期性波动,现阶段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在钢铁总产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几个阶段表现出周期性波动特征。由于政策落实与执行的时滞性,每当出台调控政策后,钢铁产量增长速度有所控制,但产量和产能总量却仍持续上升,产能过剩问题所反映出的钢铁行业自身发展中存在深层次矛盾更加显性化。
市场竞争加剧,钢企产成品库存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产量、产能的增长并不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长,过剩的产能反而会直接反映在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库存上升、利润下滑等指标上。2012年,我国钢铁总产量再创新高,但由于过剩产能无法在短期内消化,钢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竞争加剧的严重后果就是钢企库存的增加,而库存的上升必然导致企业库存占用资金增大,从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引发财务费用的上升,进一步削弱企业的利润总额。据统计,2012年累计亏损企业23家,同比增加15家,亏损面达28.6%,亏损额达289.2亿元,同比增长7.4倍。
此外,因落后产能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也成为钢铁行业自身发展的绊脚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钢铁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23%,占全国总能耗的16%,其中有2.5%的资源是消耗在落后产能中,且吨钢消耗的工时比发达国家高出六倍多,吨钢综合耗能总体呈上升趋势。
化解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财税政策建议
短期内,运用政府行政手段控制钢铁总量发展,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有其必要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在长期内,解决钢铁行业发展的内生问题。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有利于从根本上抑制钢铁产能过剩,确保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有效控制钢铁总量,整合一批产能,提高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一是强化财政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有效控制钢铁规模总量增长速度。建议建立“谁投资谁负责”的权责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避免盲目投资、过度投资、违规投资等行为,有效控制全国范围内的钢铁总量增长速度。二是引导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国家产业总体布局相衔接,通过不断完善《预算法》,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引导钢铁行业区域布局一盘棋,根据各地钢铁资源分布和特色,统一规划各地钢铁行业发展,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防止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过剩产能。三是逐步实现财政预算硬约束,合理发挥政府与市场合力,加快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的步伐,终实现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控制产能总量。
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由政府为主导的单一财政支持转为由市场为主导的综合创新型财政激励,引导钢铁企业促进产品结构升级。,明确财政支持重点,加大钢铁生产工艺更新和技术创新力度。通过贷款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对钢铁企业生产新型节能设备投资,关键性、共性和前瞻性节能技术开发提供财政支持,引导给钢铁企业技术创新,将一部分产能转为落后产能进行淘汰掉。第二,强化财政支出方式的导向性作用,引导钢铁企业寻找市场“蓝海”。以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为契机,设立有针对性的钢铁产品结构升级专项基金,建立并完善钢铁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鼓励钢铁企业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以满足航空装备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智能制造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新能源汽车对特殊钢材的潜在需求,消化一部分过剩产能。第三,设立钢铁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市场运作机制,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由中央财政投入初始资金设立钢铁产业投资基金,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在地方预算中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鼓励社会资金进入钢铁领域,推动钢铁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同时,构建以财政补贴方式为主转为以市场机制为主的退出机制,为过剩产能退出市场时提供资金支持。
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步伐,开征环境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一是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调整计征方式,真实反映钢铁原材料的稀缺性。在将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到铁矿石、煤炭等资源的基础上,设定较高的铁矿石等资源税率,倒逼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或退出市场,也将加速钢铁原材料企业的转型发展。通过资源税改革,还原钢铁原材料市场价格的真实性,同时,通过规范国内铁矿石开采行为,提高国内铁矿石开采量,增强我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市场的谈判力。二是加快开征环境税步伐,以环保标准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尽快开征环境税,建立钢铁产能绿色认证体系,将环境污染严重的钢铁低端产品纳入征税范围,从根本上将落后产能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外部成本转为钢铁企业自身承担。以吨钢排放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依据,确定环境税的税率与等级,同时,明确环境税征税主体,调动地方政府淘汰地方钢铁落后产能的积极性。通过环境税的开征,迫使钢铁企业朝低碳的“绿色钢铁”方向发展,加快淘汰消耗大、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工业装备和落后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