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阀门:机器换人 技改创新的完全脱变
- 2013/12/20 13:53:104844
BF35导读:用机器更加划算,企业何乐而不为呢?但对那些不够“机械”的工序,能实现机器换人吗?日前,在精工阀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杨连成看着刚到位的立式加工中心,高兴地伸出自己的手指比划说,投资机器不仅仅是资本投入,提升劳动者素质将是机器换人后的又一个新课题。
机器换人后,设备的调试、使用和日常维护,都对员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使机器换人红利效应得到大限度的发挥。精工阀门每年要投资上百万元用于生产、质保装备、员工技能的改造和提升,保持生产工艺及装备处处。
“一线工人从原来的250人左右下降到现有的180人,生产车间基本实现数控化、智能化,公司柔性生产装备已占90%以上。”精工阀门董事长杨连成告诉记者,公司经过多年技术改造,现有的生产装备已居业内先进水平,企业已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机器换人”,促进产能提升
在精工阀门公司的机加工车间,到处是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在数控机床前,工人们娴熟地操作着数控按钮,实现着“机器换人”带来的生产力。自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以来,公司相继投资近1000万元对蝶阀、球阀车间和产品性能检测中心进行技改,目前该技改项目已顺利完成并投入生产。
围绕“机器换人”,公司根据新产品生产的要求,配置先进的技术装备,解决技术工艺瓶颈。同时,对普通机床进行淘汰和更新升级,购置加工效率更高、性能更好的数控机床和柔性加工中心等来提升生产水平。杨连成说,随着行业新材料新工艺改进的提速,购置先进的生产装备,无疑能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产品竞争“添砖加瓦”。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是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杀手锏”。今年,精工阀门一口气研发完成了3项新产品,其中“聚合釜底阀”被列入2013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顶装楔式偏心硬密封球阀”和“复合密封高性能闸阀”被例入2013年省级新产品开发项目,一条集信息、标准、设计、研发、试验与检验于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驱动模式逐渐形成并成熟。
“三全管理”,叫响品质创新
在精工阀门斥资300多万元创建的无损检测室里,质检员正认真核对着产品各项参数和技术口径,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一个产品都能让客户满意。质检员说,凡出厂的产品都要送到这里来做的体检,只有各项指标都符合行业标准的产品才能顺利通过检测,终输送到公司在国内外的众多客户手中。
“我们致力于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探索,在业内建立起‘全员、、全过程’的‘三全’质量管理模式,公司从董事长到基层员工,从产品质量到服务质量,再到环境质量和工作质量,从原材料采购到每一道生产工序,到终端产品使用服务与客户维护,都实行质量把关,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形成人人抓质量,处处抓质量的管理格局。”公司常务副总谢建国说。
与此同时,精工阀门还在行业内推行“质量年”活动,将质量管理模式从内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将其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经验“移植”给上游厂家,通过现场指导帮助,严格把控,实行资源共享,促进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质量年”活动的开展,如今精工阀门拥有了一批品质稳定、管理有素的上游供应商,摆脱了瓶颈制约,加快了发展步伐。而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公司承担了温州市质量赶超项目,成为龙湾阀门行业首批获此殊荣的企业之一。(记者 龚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