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中国开展能源外交 推动重大能源装备“走出去”

2013/12/26 14:38:253999
来源:
  (本文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
  
  BF35导读:国家能源局24日称,中国将主动开展能源外交,加强同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务实合作,推动本国重大能源装备“走出去”。

  
  11月29日~12月1日,能源局局长吴新雄率团访问沙特阿拉伯,就中沙双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能源战略合作,推进油气、核能、光伏领域合作达成多项共识。其间,双方签署了《关于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一致同意建立合作机制,在联合研究、核电项目、装备制造等12个方面开展合作。
  
  12月3日,吴新雄到访土库曼斯坦时表示,希望双方巩固和扩大天然气领域合作,共同引导中土能源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双方签署了《中土能源合作分委会第三次会议纪要》,就能源合作项目明确了时间表和工作措施。
  
  12月5日,吴新雄到访哈萨克斯坦时,双方签署了《中哈能源合作分委会第七次会议纪要》,并确定双方能源领域合作优先工作方向。
  
  上述出访中,中核、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巨头均随团出访。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下旬,国务院总理在罗马尼亚访问时签下了多项“大单”。其中,中国能源装备企业将参与罗维纳里火电站项目、切尔纳沃德核电站项目和塔尔尼察抽水蓄能电站等电力项目建设。
  
  “能源外交不是简单的输出技术和装备,而是双方都有需求,对有能源设备需求的一些国家,我们能够参与建设和投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说,中国的能源建设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强的,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具有价格上的优势。
  
  尽管如此,能源装备“走出去”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商务部产业司机电出口处处长孙健此前在一次论坛上说,是否了解新兴市场的文化、政策,产品、服务能否符合当地的需求,是中国企业在国外遇到的共性问题。
  
  “能源企业在国外的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国外的政策法规,经营条件,风俗习惯等还不是太掌握。”周大地。
  
  孙健说,能源装备“走出去”仍存在本地化发展问题。中国企业原来在对外经贸合作、包括执行援外工程过程中,把大量的中国劳务带了出去,虽然为当地做了很多贡献,但实际上当地对中国还是有一定微辞,因为这并没有对当地就业或者实力提升带来实质性的推动。
  
  这也得到了“走出去”企业的印证。中国某核电集团一位参与中国核电技术和装备“走出去”项目的内部人士对本报说,缺乏对当地政策的了解和对“办事原则”的不讲究,成了中国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的一大难题。
  
  周大地还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往往出现以下情况:与对方签的合同太模糊太快,认为以后还能讨价还价,因此报价往往太低,导致后经营不下去。他说,在海外投资,“我们要注意经济效益”。
  
  国家能源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则向本报表示,重大能源装备“走出去”势必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就需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央企在海外的运营管控。

上一篇:统计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成新增利润多行业

下一篇:“十三五”能源规划慎重上马水电开发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