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能源市场将迎来政策执行期
- 2014/1/6 13:16:264989
BF35导读:新能源产业在2008年被提到战略新兴产业后,风电、光伏行业经历了投资冲动—产能过剩—银行抽贷—企业破产等恶性循环,而十八大后新能源行业重新回归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未来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一环,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2013年,可以称得上新能源年。这一年,新能源在谷底回升,政策出台的频率令人眼花缭乱,用政策烘托出新能源的“春天”景象。
2013年5-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的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交的《关于检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发展涉及部门多,相关部门职能交叉,没有统一协调、统一推进、统一监管的工作协调机制,相关政策配合不够,部分产业发展受到制度制约。另外风电、光伏发电、水电都存在送出和消纳问题,“弃风”问题为严重,2012年达到208亿千瓦时,占实际发电量的17%左右。同时,调查发现,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2013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2013年9月25日起,将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之外的其他用电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每千瓦时0.8分钱提高到1.5分钱。据测算,这将使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增加300亿元,可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资金补助发放的问题,为各类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动力”。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行动防治计划》,提出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发展核电。到2017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这给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了让光伏产业早日走出低谷,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仅明确提出到2015年国内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35吉瓦以上,大规模扩大国内装机市场,而且在并网、征地、补贴等各个环节深入细致地给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政策措施,使业界信心倍增。
风电已经是新能源的大头,累计装机近8000万千瓦,2012年就成为世界大风电装机国。但春天的表象下,新能源产业链的利益分享机制并不完善。制造业惨淡,还在盈亏边缘挣扎,政策补贴和优惠大多流向电站开发商,制造企业“汤”都喝不着。
政策接连出台,但难掩法律执行不力的窘境。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就难以实行,呼唤多年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受到地方利益博弈,也迟迟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