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污泥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2014/1/20 9:01:094937
BF35导读:我国污泥行业经历了”十二五“前中期的徘徊观望和外冷内热后,将迎来行业阳光的春天。随着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主要技术路线逐步成型,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开始涉及污泥行业,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事业正逐步走向正轨。
现状
产量大 环境负担重
我国的污泥处置之路走得很不平坦,污泥产量一直在增加,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也在增加,但这两个“增加”的幅度不一样。所以,我国现在的污泥处置总体状况相对来说更差了。大部分污泥都称不上妥善处置,只是简单地弃置和堆埋,这都会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环境治理效果。
到2015年,全国每年约产生3359万吨,即日产污泥9.2万吨。大量的污泥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处置,会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极大的危害和负担。
处理能力脱节 倒逼能力提速
根据新发布的《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3版)》(以下简称《报告》)分析,在我国还有近18%的县和90%的乡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地区几乎还是个空白。因此,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又一个阶段高峰期将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县城以及乡镇地区,规模也将趋向小型化。终,中国将建成近4万座污水处理厂。从上世纪80年代30多座污水处理厂到”十一五“末期建成3000多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增加百倍,污泥产量随之井喷增长。2013年,我国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增加近500个,而污泥处理处置新增建设项目增加不到50个,污泥处理设施与污水处理设施比例严重失调,污泥处理能力缺口巨大,污泥行业将被倒逼进一步提速发展。
商业模式清晰 市场化是必由之路
污泥处理处置有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一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工程提供模式(EPC),工程建成后由政府(业主)自运行;二是政府采购服务的特许经营模式,以DBO/BOT/委托运营等为代表。根据调研结果,BOT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项目中采用广泛的商业模式,在调研的项目数量中占比为49%。其余的市场化运作项目采取了包括专业运营、投资运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分别占比为29%、19%、3%,说明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化程度逐渐加强。
趋势:
投资加速 建设加快
从”十二五“规划上来看,2013年到2015年间,还需要完成年处理规模378万吨的能力建设,即日处理能力1.04万吨。若等按年比例分配投资金额,还有253亿元的投资建设需求。而根据《报告》调研来看,针对含水率80%的湿污泥,”十二五“期间设施建设投资资金需求在320亿到490亿之间。运营资金需求在30-90亿之间。
污泥市场集中度不足 市场机会多
《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中的投资运营企业参与项目较为零散,单个企业承担的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化项目数量有限。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11月,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进行投资运营的企业尚不到50家,以市场化手段累计获得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中,共获取来自20多家市场化环境企业的有效的项目反馈有30多个,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合计8363吨/日。污泥市场集中度严重不足,给更多具有创新技术及创新商业模式的竞争主体带来机会。
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将开启污泥行业新篇章
总理2013年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表达了政府向社会采购公共服务的积极意愿,提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这为环境服务采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释放了非常正面的信号。污泥处理处置是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开启污泥处理处置的新篇章。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总编傅涛博士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为行业带来三大好处:一是政府可以把短期、大规模的一次性投入,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服务采购,解决政府资金短期投入不足的问题,引导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进入;二是采购环境服务是面向效果付费,使环保投入与环境效果的联系更加紧密;三是有利于提高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
环境监管从严将激发行业巨大潜在需求的释放
环境监管从严的趋势为污泥行业潜在需求的释放带来了契机。这种趋势既是国家各项规划目标实现的保障,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环境产业的规范运行,督促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严格履行治污责任,激发环境产业巨大潜在需求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