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设备加快走出去步伐
——我国核电设备加快走出去步伐
- 2014/1/23 14:32:134216
BF35导读:我国核电从“引进”转向“输出”经历了30年的时间,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再次开闸与核电设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核电设备已经具备走出开拓市场的能力和实力。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提出核电“走出去”战略,支持核电企业以工程建设、设备制造、技术支持和国家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方式参与项目竞争,不断提高中国核电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这为我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指明了方向。
“作为设备制造企业,东方电气很早就开始思考和探索走出去的时机和方法。在国家支持下由核电集团牵头,将我国的核电技术、核电设备带出去,不失为核电设备走出的一个好的方式,为此东方电气也积极与各核电集团沟通,积极为各种有可能的走出去项目提供支持。”近日,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气”)副总裁高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方电气利用常规电力海外市场的积累,积极收集核电信息,支持核电集团海外核电市场开拓。同时也在探索与上的核电企业合作,争取把国内的产能资源释放到市场上去。
核电产业批量化建设进展顺利
“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方案。近年来,我国核电企业的建设和运营实力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关注,为加快开拓核电市场奠定了扎实基础。”中广核核电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夏林泉如是说,从2013年开始,中国核电产业批量化建设工作已经从全面铺开阶段转入收获阶段。
2013年是我国核电政策在福岛核事故调整之后恢复开工并且逐渐过渡到正常建设节奏的一年,早在2012年12月,国务院讨论通过并于2013年2月发布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我国未来核电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在这一规划指导下,我国核电全面恢复正常建设。
“2012年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福清4号机组、阳江4号机组、田湾3号机组开工,2013年9月,田湾4号机组、阳江5号机组开工。目前我国在建的核电项目有29台,三门1号机组是世界首台AP1000机组,台山1号机组开工虽晚,但是进度较快,有可能成为世界首台EPR机组,可以说,中国目前成为核电行业的聚焦点。”高峰告诉记者。
“由于我国已具有核工业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且具有更低的建造成本和服务成本,比其他国家更具出口优势,一些计划发展核电的国家,对引进我国百万千瓦核电站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国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经济所研究员王苏礼如是说。
近年来,我国三大核电集团已经参与到英国、法国、罗马尼亚等多个核电项目建设当中。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核电走出去也仍然面临许多困难,还需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科学的走出去战略规划,为核电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核电设备逐步打破国外垄断
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尤其是2007年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以后,一大批新核电项目上马,成为核电建设规模大、发展迅速的国家。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核电装备业发展迅猛,装备能力和水平大幅增长,设备配套能力已经居,目前我国核电装备产业整体产能每年可满足10个机组的建设需要。
“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三代方案所需要的先进燃料组件的设计能力,方案所需的主设备也已经具备自主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部分验证试验已经在进行之中,预计2014年上半年可以全部完成。”中广核集团科技研发部总经理邹勇平说。
“东方电气在广东南沙的制造基地———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目前每年可以产出12台以上的蒸汽发生器。核岛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在大量工程实践中稳步提升,已具备相当的竞争能力。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高峰介绍说,东方电气目前在国内核电市场总体占有率在30%~40%左右,其中核心产品汽轮发电机组、蒸汽发生器、主泵等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40%。
事实上,我国较为突出的核电技术成果还包括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产品平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全范围模拟机、核反应堆专用机器人等,这些成果都已经陆续投入应用。
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产品平台全面适用于三代压水堆及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先进核电机组,打破了美、日、法等传统核电强国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并将运用于广东阳江5、6号机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