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成立

——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成立
2014/2/24 11:30:224256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本文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
  
  BF35导读:2月18日,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在启程访华前表示,希望中国可以帮助巴基斯坦解决其严重的能源紧缺问题,在北京,国家主席也和侯赛因谈到两国的能源合作。而今年1月,巴总理谢里夫在内阁会议上表示,该国正在就斥资约130亿美元从中国购买三座大型核电站进行谈判。

  中巴两国去年就曾达成协议,巴方将在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建造两座从中国进口的核反应堆。如果新协议达成,将有助于巴基斯坦填补国内巨大的电力供应缺口。
  
  这对于中国核电产业的“走出去”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在另一方面,经历整整三代人的发展之后,中国核电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联盟。联盟成立的背景,是中国政府正在鼓励核电“走出去”。

  
  目前,虽然中国占了新建核电机组数量的40%,但中国核电海外布局却于巴基斯坦的恰西玛核电站。
  
  来自国家能源局1月27日的消息称,1月15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国核技”)及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等三家核电企业联合发起,核电技术开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装备制造、工程咨询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14家单位参加,成立了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联盟设轮值主席主持工作,由联盟发起单位轮流委派人员担任,任期一年;联盟设秘书处开展日常工作,由一名秘书长和两名副秘书长组成,任期三年。经过联盟发起单位推荐,并经联盟会议表决通过,中广核集团副总经理郑东山同志当选联盟届轮值主席,中核集团副总经理吕华祥同志当选联盟秘书长。
  
  国家能源局将派遣观察员参与秘书处日常工作。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核安全局等有关部门派员参加了联盟成立大会。
  
  “国家能源局提出核电‘走出去'的方向是对的。”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接受采访时说,“但中国核电‘走出去’可能需要一些条件。首先要拥有核电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很重要的。没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外面就只能当小伙伴。”
  
  “不要一窝蜂打起来”
  
  赵成昆说,中国核电目前尚未有属于自己的核电技术知识产权。在这方面,中国还要付出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中国核电企业在过去一两年的‘走出去’过程当中,都要拉上国外的企业,比如,中广核要拉上法国的阿海珐,国核技要拉上美国的西屋。”国家核电主管部门的一位官员说,“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作为一个不具备法人性质的行业自律组织,新成立的联盟将按照“统一思想、把握市场、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通过有效的联盟机制,做好海外核电开发项目的沟通协调,加强日常经验反馈和信息共享,以便建设好海外核电项目。
  
  在赵成昆看来,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协调上述核电三巨头(中核、国核技、中广核)在“走出去”种种的关系。他认为,中核、国核技和中广核都有足够的能力“走出去”,但从国家的层面来讲,怎样建立一个有力的政府协调机制,以避免企业在海外“不相互竞争,不相互砍价”非常重要。“中国人还是要注意这一点,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此前,2012年,中广核和国核技分别联手法国阿海珐和美国西屋参与竞购英国Horizon核电项目,好比是一场凭借资本实力而非技术运营能力进行的窝里斗。他说,“这足以说明中国核电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急功近利,缺乏统一部署。”而在这一次的竞争者中,两家中国核电企业均没有坚持到后。
  
  “这需要政府做好协调工作,不要自己一窝蜂打起来。”上述官员说,“另外,核电‘走出去’还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如何适应
  
  但不管如何,中国核电终还是需要参与核电市场的竞争。同在1月27日,国家能源局的另一则消息则说,该局1月17日在京组织召开能源合作与能源企业“走出去”座谈会时,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会上说,2013年,中央领导亲力亲为推动经济外交,特别是能源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国家能源局在其上提出了中国将主动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外交的政策,以推动包括核电在内的本国重大能源装备“走出去”。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也在去年11月发布了《关于印发建立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方案的通知》,对核电企业“走出去”给予方向性指引,并推动将核电“走出去”作为中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
  
  吴新雄还说,能源系统也加强能源合作,并已逐步形成、多领域“走出去”,参与竞争的格局。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此前则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往往出现以下情况:与对方签的合同太模糊太快,认为以后还能讨价还价,因此报价往往太低,导致后经营不下去。他说,在海外投资时,中国企业要注意经济效益。

上一篇:中俄原油管道累计接输俄罗斯原油4795万吨

下一篇: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迎来“大考”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