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保护刻不容缓
- 2014/6/6 9:48:134734
饮用水水源保护刻不容缓
污染事件频发
近几年,涉及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数量并未不少。每年几乎都有十几起,今年前5个月又发生了5起。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长期横行,屡禁不止,给供水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以湖北为例。今年4月23日下午16时,汉江武汉段白鹤嘴水厂因取水点氨氮超标停产;19时30分,上游东西湖区的余氏墩水厂停产;次日16时10分,汉江沿线水厂才全面恢复生产。直到28日零时,武汉相关部门才决定终止应急响应,恢复常态运行。据悉,造成本次氨氮超标的主因,是上游的汉川闸和汉川泵站闸排放渍水。
此次事件,距曾在舆论场中引起轩然大波的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仅隔了10余天。尽管,武汉市政府的及时应对使舆论态度相对缓和,但公众对水污染防治、监管的担忧却挥之难去。
监管难度大
虽然提高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是必然的。但是一些县级环保部门人员、设备、经费还不能完全满足水源地日常监管的要求。
一些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沿江沿河分布,属开放性水源地,沿江沿河工业分布较多,同时交通运输频繁,风险源较多,管理难度大。
再次,预警体系不够完善,流域的自动预警监测体系还不完备,上下游协同机制还不健全。
后,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整治难度大,一些地区的整治涉及多方面,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共同推动整治。
住建部提出加强监管
一些水污染事件影响范围广、群众反映强烈,也凸显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统防范水污染等环节的薄弱。
因此,住建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要联合开展辖区内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统周边污染风险评估,筛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因素,明确污染风险物质、类别和等级。尤其是环保部门要督促地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风险预警工作,强化水源保护区内管线穿越、交通运输等风险源的风险管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供水企业加强对已经发现和存在风险的工业污染物质的检测,根据环境污染风险等级,增加对水源地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日常检测项目和频率,尽快有建立相关水质检测制度。
据悉,环保部下一步将抓紧制定出台《水十条》,打好水污染防治的重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