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厂如何走出“邻避”困境
- 2014/6/30 15:59:265211
“垃圾围城”现象正成为国内众多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垃圾焚烧是一个重要选择。通过焚烧,让垃圾变废为宝,成为新的能源,重新供人使用,是当下好的解决办法。
但是,本该成为垃圾处理业中的新宠,却因民众观念误区,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转变观念,要向老百姓普及相关专业知识,认识到垃圾焚烧并不可怕。另外,垃圾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四通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做好顶层规划,而完善监管体制或许是打开困境的钥匙。
垃圾焚烧发电厂
垃圾焚烧屡遭“邻避”困境
“垃圾围城”现象正成为国内诸多城市面临的有一大难题。数据显示,2013年2013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73亿吨,可堆出500多座百层高楼。垃圾焚烧成为垃圾处理的重要选择。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300座垃圾焚烧厂。
但是,垃圾焚烧却屡遭“邻避”困境。所谓“邻避”,NotInMyBackYard,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行为。
近日,杭州余杭区中泰乡拟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消息引发了包括杭州城区居民、中泰乡辖下村村民的担忧。但是为消化日益增长的垃圾,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区已填高百米,还有5—6年就将达到饱和。目前,杭州已无法占到何时的垃圾填埋地。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石家庄峡石沟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垃圾填埋场于1997年7月1日投入运行,因垃圾填满于2012年正式封场。这里埋着石家庄市区整整15年的生活垃圾。
“虽然垃圾填埋技术门槛低、投入较少,但这种处理方式占地广、污染重,一个地方填满了只能再去开辟新的地方。尤其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来说,填埋已经不能作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了。”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副院长郭斌表示。
近年来,垃圾焚烧“邻避”事件各地纷纷上演。2009年番禺建垃圾焚烧厂风波后,2013年花都又发生数千人反对事件,在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都曾遭遇居民的抗议,迄今都未能建成运行。
转变公众观念是当务之急
在专家看来,对于垃圾焚烧,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
尽管垃圾焚烧已成为处理生活垃圾的重要选择,但由于担心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垃圾焚烧项目一直受到公众质疑。
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北方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工程”项目,石家庄市其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曾备受瞩目。但项目于2009年8月竣工后,厂区周边居民对项目反应激烈,项目不得不进行搬迁并重新规划。
而在今年4月底,有环保人士曾表示,中国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达标值多的是德国焚烧场的数百倍,标准太低,更加深了人们对垃圾焚烧的质疑。
对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回应:“这种观点是非常不专业的,因为对方是拿欧盟标准的日均值和我国的小时均值来对照的,因此造成差别巨大。”目前,我国新发布的《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已增加了日均值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