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源、设备垄断等原因制约我国燃气发电产业发展
- 2014/7/14 14:49:084407
根据国务院2013年1月1日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天然气发电到2015年装机容量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番达到5600万千瓦,年均增长16.2%。预计至202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
气源、设备垄断等原因制约我国燃气发电产业发展
为适应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量高速增长,然而气源的不稳定、发电设备以及高昂的成本以及却成为这一绿色能源发展大的软肋。
气源问题制约天然气发电发展
气源是解决天然气发电的原料问题,没有足够的气源,天然气发电根本无从谈起。2013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达530亿立方米,增长了25%。中国已跻身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为期30年的天然气购销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为每年380亿立方米。
“因为中国气是短缺的,那么今后雾霾治理的过程中,整体的用气状况目前不是很清楚。”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所以俄罗斯380亿,后边可能还有一个300亿的订单。都进来之后,是不是有足够的气拿来发电,现在还不能确定。
价格是影响天然气发电经济性的决定性因素,相比于燃煤、风电的上网电价,天然气发电几乎不具备竞争力,且天然气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对此,林伯强也表示俄罗斯进来的气,可能比现在还要再贵一点,所以它解决不了成本问题,成本仍然是那么贵。而燃气轮机等发电设备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天然气发电的发展。
“三巨头”垄断燃气发电设备
目前中国几乎所有已建、在建的天然气发电机均来自跨国巨头,美国GE、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已经垄断中国市场。更为严重的是,对于跨国巨头的技术和设备垄断,中国目前尚无良策,垄断将长期持续。
由于重型燃气轮机国产化程度低,关键核心技术均在国外公司中,国有电力公司每年都要付给燃气轮机制造商“价格不菲”的费用,用于主要核心部件的运行维护和控制系统的维护升级。专家指出,垄断的后果必然是支付高昂代价,这一代价不仅仅由中国的电厂承担,亦将通过电费由全民负担。
以GE为例,该公司的CSA合约即长期维修合约式服务,其费用主要由起始备件费、启动费、月度固定费、运行时间费等组成;MMP合约即长期备件和服务条约,天然气发电厂可以根据需要以确定的优惠价格,从GE公司选购备件、部件修理、选择检修指导人员等。
据了解,自从上海漕泾天然气发电厂建成后,仅2009年-2011年间,漕泾电厂就为检修维护花费了惊人的3.83亿元,超过其总投资的13%。
“目前,天然气发电厂的检修费用谈虎色变,但又无能为力。”华能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
国产设备亟待突破
事实上,跨国电气巨头垄断的不止售后服务,初的设备购置费用也因垄断而长期保持“价格稳定”。据了解,天然气发电厂的建造成本在3000多元/千瓦,虽然比煤电略低,但却长期保持在这一水平。
这与其他清洁能源设备在国产化后的迅速降价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风力发电机尚未大规模国产化时,GE等生产的风力发电机曾卖到7000-8000元/千瓦,但中国企业制造出自己的风电机组后,GE等价格迅速跌至4000元/千瓦。但国产设备在天然气产业链上却始终难以突破,从上游开采到下游发电。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对于国外巨头的技术和设备垄断,中国尚无良策,只能通过在同类型机组企业间搭建平台,组建燃机共享备件库,在合作电厂之间开展设备与备件的调配服务,提高备件的使用率,降低企业的成本;而在设备维修方面,国内企业也只能利用CSA续签合同谈判的契机,加入本土检修人员培训的要求,以推动设备维修本土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