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雾霾频发 走可持续治霾之路
- 2014/7/16 14:37:094570
近年来,雾霾在各地频繁发生,受影响的国土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据报告显示,世界上污染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其实,我国对大气污染研究起步并不晚,特别是PM2.5中的硫酸盐、硝酸盐粒子等相关的污染排放、控制规律等方面早有研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表示。
多地雾霾频发 走可持续治霾之路
但中国在雾霾治理过程中,仍面临着污染机理底数不清、监测数据来源多头导致难以挖掘数据规律、科研各自为政导致人才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污染预报预警模型难以建立,大量监测数据难以成为对策依据。
底数不清 各地治理目标、手段雷同
“时间紧、目标高、任务重。我们不缺技术,缺的是时间研究对策。”多位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到,目前,长三角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环保部门尚未完成污染源解析等基础工作,在技术解决方案并不齐备情况下,先定目标后定方案,一边查源一边治理。
江苏省环保厅大气办相关负责人杨浩明说:“根源是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源解析和排污清单的研究工作并未完成。”据浙江省环保厅污防处介绍,浙江省内已有杭州等城市开展了污染源解析工作,其他城市还在实施过程中。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2014年4月公布新解析结果,上海市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和交通。但采样时间为2012年至2013年,本年度数据仍不掌握。
由于底数不清,各地治理目标和手段高度趋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仔细分析各地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竟然都跟北京差不多。“这是很不理性的,只有科学制定政策才能以小投入换来大效果。”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推广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新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但雾霾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却依然大幅提高。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说“在雾霾成因存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和设计防控政策是大难题。”
硬件达标软件短缺存隐忧
由于大气污染治理是近年来新发生的污染问题,尽管长三角各地均在积极组织人才队伍,进行项目攻关和科技协作,但短期内大气污染防控的研究、分析、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影响了雾霾监测预警和治理水平。
浙江省和江苏省的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硬件建设投入较大,但软件建设仍跟不上。随着大气污染环境检测任务日益加重,环保工作人员不足的窘境愈发突出。张祥志说,去年底雾霾高发以来,江苏省环保监测中心工作量至少增加30%,不仅没增加编制,还有3人因待遇和压力等原因离职。中心12个人既要负责全省上百个监测站的维护,还要兼顾海量数据分析,疲于奔命。
据浙江省环保厅污防处介绍,当前,地级市以下环境监测的能力不足问题更加突出,急需强化应急能力、大气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配置,让环境监测监管人员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建立成熟治霾机制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英国因空气污染严重,出台了世界上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限制或禁止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我国可学习英国尽快建立和完善制度法规,是治霾行动有法可依,确保治理的性和强制性。还要立足国情,不能盲目地借用国外的治霾经验和技术。研究发现,雾霾频发与我国东部地区水土环境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种群有直接关联,而国外引进的仪器均不具备微生物监测分析功能。建议大气研究跨界融合,引入生物工程等方面专家,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大气污染科学研究体系。
同时,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城市查找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及所占比例。通过源解析,检测并找出城市污染清单,针对主要矛盾相应提出解决方案。各地治霾计划与北京高度趋同的现象不能出现。
此外,政府要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高天然气的使用量;开发和应用新能源,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用科技手段中和PM2.5中的部分有毒物质,实现治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