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陷尴尬困局 “上天入土”何处安放
- 2014/10/13 13:30:594621
污泥处理陷尴尬困局 “上天入土”何处安放
尴尬困局:重视不足 处理不够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巡视员张悦在第六届上海污泥热点论坛上指出:“现阶段来讲,污泥肯定是敌人。”它给社会、政府和企业都带来了麻烦。据了解,截至2013年,中国的城镇污水厂数达到3500个,年产污泥就有3000万吨—3500万吨,预计到2020年,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9000万吨。
与污泥产量猛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滞后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政策缺失、资金缺乏、意识淡薄、技术落后等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缓慢。为了节省资金等,一些对污泥处理处置负有责任的企业,对污泥采取了不妥当处理,未按规定,乱堆乱放或委托一些处理企业对污泥进行非法排放。据统计,约80%污水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减量化,但仍然约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
由于目前城市污泥的处理脱水成本高,垃圾填埋场不愿意处理。除此之外,污泥焚烧其实也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办法,焚烧污泥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恶英、二氧化硫、盐酸等,受国内焚烧技术的限制,二恶英污染问题尚未很好解决,重金属烟雾与燃烧灰烬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上天”问题多 “入土”较可行
张悦认为污泥与土地之间本就存在天然的联系,污泥本源还是在土地,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符合天然的循环规律。目前,与“污泥入土”相对应的“污泥上天”的处理方式也被广为应用,但是其存在问题也愈加明显。
以“焚烧”为例,其耗能较大,对于污泥中的污染物不能有效处理,“污泥里面的重金属都到哪去了?各种烟气和水汽流到哪去?要么在大气,要么在飞灰,要么就在工厂里面,”张悦认为:“污泥焚烧不仅消耗大量能源,也产生大量细颗粒飞灰。”即使在污泥处理处置发展起步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往往因此而造成污泥处理设施的运行停滞。
中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虽为后起之秀,但是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标准,污泥“入土”的发展方向已经清晰可见。
目前,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政策和指南,明确表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观点,尤其“鼓励以土地利用为主”。张悦认为国家在从政策层面推动污泥“入土”,“未来,我觉得,蓝色经济在自然社会中能把污泥创造成一个新的财富。”
污泥的前世今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这一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污水的复合污染和高度集聚,污水处理和污染排放已不再是原始化的工业可以处理的,因此现在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的建设,肯定会有污泥产品产生,大量的污泥聚集,污染物和微生物二者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产生大量剩余活性污泥,给我们带来了麻烦。在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污泥如何脱水?
张悦表示,对于活性污泥,脱水的“泥饼”含水80%,实际还是“泥汤”。在污泥处理处置中,也要清楚污泥的构成如何,清楚水在哪儿,各部分含水有多少。
此外,污泥处理行业还应该思考的和面对的是,污泥终要去到哪里?近年来雾霾和大气治理问题的浮现,开始为污泥的“火化”降温。污泥焚烧不仅消耗大量能源,也产生大量细颗粒飞灰。因此,张悦质疑,电厂、水泥厂、垃圾焚烧厂,真欢迎污泥这个难兄难弟吗?
污泥要从哪来到哪去,入土为安,土地需要富含有机质营养物的污泥,稳定化、无害化的污泥。他指出,对污泥的态度,取决于“有机农业”和“化学农业”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