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气产业发展失衡 勿忘项目上马初衷
- 2014/10/31 14:06:384626
煤制气产业发展失衡 勿忘项目上马初衷
自去年以来,国内煤制天然气项目备受追捧。不完全统计,国内在建或规划的煤制气项目50余个,总产能超过2200亿立方米/年。对煤制天然气的热衷,实际上是对稀缺天然气资源的渴望。目前,国家对于煤化工产业政策相对谨慎——不能停止发展、不宜过热发展、禁止违背规律无序建设。
煤制气产业快速扩张
煤制气项目能迅速缓解中国东部严重的雾霾,给火电站和汽车提供新能源。然而煤制气依然会引起环境噩梦。绿色和平组织估算,中国正在运行的两家煤制气工厂,加上计划中的48个新工厂,预计每年要排放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中国2011年排放量的1/8。而且,煤制气的过程需要大量淡水。
今年7月,中央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政府限制用于发展煤制气项目的土地使用、银行贷款和其他支持措施,希望以此放慢煤制气项目的发展速度。但此举并未完全奏效,一些地方政府依然在大力推动煤制气项目。
一名了解内幕的研究人员说:“企业在和地方政府谈煤矿开采项目时,地方政府经常要求企业在当地建设煤化工项目。”该研究人员称,地方政府这么做,原因不外乎他们认为煤制气项目能带来巨额投资,结果导致企业无从选择,只能听命于地方政府。
煤气化技术与环境约束
受煤气化技术、管输、环境等因素影响,国内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出现延期投产、投资规模增加、能耗强度高于预期等问题。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的,事关项目成败,必须根据煤种和下游产品选择煤气化技术路线。投资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煤种特点选择煤气化技术,才能保证项目“安稳长满优”运行。如果项目所在地煤种不适合气化,项目上马的风险将加大。
高耗水、高排放是煤制天然气的特点,水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不能回避。从环境影响看,“量水而行”是煤制气的基本要求,从此前一些示范项目运行情况看,每千立方米天然气所需新鲜水消耗在7吨左右,一个40亿立方米/年的项目每年耗水在2800万吨。而煤炭资源丰富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国家能源局强调“严禁挤占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以及利用地下水发展煤制油(气)”。
从二氧化碳排放看,以采用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年产能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每年消耗煤炭约2000万吨,排放CO2约1700万吨。在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二氧化碳的捕获和收集,否则可能带来资源输入地碳排放减少,而资源输出地排放大量增加的状况,不利于减排。
项目上马 勿忘初衷
由于技术不成熟,就会导致经济竞争性有很大不确定性,同时对于市场还面临着一些供需问题、环境问题,这些就带来了全生命周期中外部成本的问题。有些煤制气没办法得到水资源的批复,就需要用到水权的置换,这时耗水的价格会达到28-30块钱的程度,这样会带来价格上2毛钱的上涨。
由于煤制气本身成本的增加,另外也要考虑竞争性能源品种。同时,由于天然气价格改革刺激国内生产,也会导致加大国内天然气的供应。市场上,天然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变化,提高中国的话语权,都会使天然气的平稳下降,而影响到煤制气的竞争性。
煤制气的政策之所以在2011年放开,主要就是为了实现环保的目标改善雾霾现象。现在在制定这个目标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承环境和气候变化为初衷的目标。所以,在指定煤制气目标的时候不应该说有多少缺口该怎么制定,而是应该严格划定要达到环保的初衷,限定重点污染区域和制定严格环境标准。同时希望,对于它的外部成本能够实现一些内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