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治理土壤污染经验可用于页岩气开发油污难题
- 2014/11/22 9:10:474531
2014年11月3日,位于浙江杭州新风路附近的巨型“毒气帐篷”突然“泄气”了,原本巨大的充气大棚的位置上,覆盖着一大片“瘪”下去的帐篷薄膜。这起曾引起全国关注的“毒气帐篷”事件,再度成为了媒体报道热点。
如今,这顶帐篷拆除了,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剧毒农药浸淫的污染土壤能不能得到很好修复?修复治理后的地块会不会留下“后遗症”?这些问题的答案,拷问着中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尤其是日益引起重视的油气开发中的污染治理难题。
杭州治理土壤污染经验可用于页岩气开发油污难题
“毒气帐篷”之毒如何解?
杭州“毒气帐篷”引起外界关注,是在2014年4月。但污染问题的起源,却要早得多。据杭州市环保局固废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污染主要是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造成的。当时,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社会和企业还没有环保意识,企业生产过程中滴漏现象严重,导致土壤被污染。
几十年的污染积累,酿成为一个历史大难题。2009年杭州农药厂搬迁后,曾在这里覆盖了几万方的渣土试图掩盖毒气异味,但无济于事,方圆一公里内都可以闻到这片土地上散发出来的浓重恶臭味,这也就才有了名震全国的“毒气帐篷”。
搭建帐篷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毒气扩散,但让相关部门头疼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怎么办?这,才是解毒之根本。根据杭州规划,该地块修复后将开发为公交车的大型中转站和大型商住区,这也意味着修复治理标准需要很严格。
由于污染年度久、中毒深,污染物中除了含有磷化物外,还含有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物包含甲苯、二甲苯和二氯甲烷等化学物质,处理难度极大。经过激烈技术角逐,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一项名为“热解吸附技术”的处理解决方案成为了杭州市的终选择。它主要是利用污染废弃物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通过非焚烧的间接加热方式实现实现污染物与土壤的分离,并可将废弃物中的固相、油相、水相、气相绝大部分回收利用,从根本上实现无害化处理。
“我们今年7月即到达现场进行农药污染土壤处理,首期工程投入了一套处理能力为5吨/小时的设备进行24小时不停机作业,至今已完成近1万吨农药污染土壤的处理作业。11月,再次投入两套处理能力合计为15吨/每小时的作业设备开展二期作业,目前尚处于调试阶段。正式动工后,整个二期工程的处理能力将达到20吨/小时。”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环保业务负责人陈开军告诉和讯网。
如今,干瘪的白色薄膜所覆盖的土地上,土壤修复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大棚内污染土壤的清运开挖会集中在3-4个月内完成,开挖出的土壤按照地块业务单位的安排,力争要在春节前完成治理,整个土壤处理工程总量约为15万吨左右。根据杭州方面的要求,土壤修复治理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农药厂历史的难题。
含油污染痼疾面临突破
杭州的“毒气帐篷”,只是中国污染物治理难题的一个缩影。除了农药污染,能源、化工行业的环保问题同样突出。尤其是在页岩气开发、致密油开发、石油炼化所产生的含油废弃物污染问题,随着政府对环保问题的愈加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在提上日程。
以油气钻采为例。据专业测算,单口4800m井深的页岩气井,单口井产生总的含油废弃物为700吨左右,其中含油钻屑553吨、废油基泥浆151吨。目前,中国国内的油气井数量多达数万口,产生的钻屑、含油泥屑数量惊人。
在以往,这些废弃物处理通常采用掩埋、焚烧的方式,但通常处理不到位,还很容易发生二次污染问题。钻井泥浆处理不当,会对植被、土壤和水源带来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甚至导致人类区域恶性疾病发病率大幅提升。而随着中国开始大规模开发页岩气,钻井数量进一步猛增,含油泥浆、钻屑带来的污染隐患将更加严重。
据了解,与杭州农药厂的污染修复类似,对于油气开采中出现的含油污泥、钻屑处理等多种石油类污染物,目前也可以采用热解吸附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
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陈开军告诉和讯网,通过热解吸附技术处理后,残渣总石油烃含量(TPH)优于业内高标准的0.3%,且整个处理过程无需添加任何外来水源、化学药剂、不产生异味,热解后回收的油可重复使用,降低油田作业成本;固相残渣可直接用于农田还耕或铺路制砖。目前,杰瑞已在大庆建立了独立的含油废弃物处理站,进行先导试验,处理对象为当地致密油开发产生的废油基泥浆、钻屑,处理能力为2吨/小时,处理后固体残渣TPH<0.15%。
如今,历经半年时间的修复,“毒气帐篷”虽然“瘪”了,土壤的“毒”也慢慢得以修复化解。不过,这也仅仅是我国土壤污染环保治理修复走出的一小步,面对刚刚起步的油气钻采产生的废油基泥浆和含油岩屑处理问题,环保问题依然任重道远,油气开采尤其是方兴未艾的页岩气大开放,如何实现完全的绿色、环保开发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