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油工业:由快速发展转向中低速发展
- 2015/4/14 8:54:1113170
中国炼油工业:由快速发展转向中低速发展
会上,专家认为,面对国内未来原油、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市场消费需求和消费量的变化,以及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中国炼油工业应该进一步研究和认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理性谋划布局,不仅要增强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性,还要继续提高产品质量,推进清洁生产。
在未来的15年里,中国炼油工业面临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环境并不乐观。
据相关机构预测,2030年前,国内的原油、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将陆续达到峰值。而目前,国内炼油产能阶段性过剩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2013年全国原油加工能力利用率仅为67.3%。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政府治理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清洁能源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天然气等替代燃料和生物燃料的使用量会明显增加。因此,传统炼油工业不仅会面临新能源行业有力的市场竞争,而且承受的环境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对此,与会专家表示,面对来自自身和外部的挑战,中国炼油工业应该做好应对行业由快速发展期转向中低速发展期的准备。在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充分利用还有适当增长空间的炼油产能,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融合的方式,科学合理布局新建大型炼油厂,在调整中求得发展。
炼油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耗能大户和排放大户,实现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是炼油业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十三五”期间,炼油行业要加大节能减排、能量系统优化、清洁化生产等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研发利用,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产能,使“三废”排放满足新《环保法》要求;改善能耗、物耗、节能减排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推进清洁、绿色生产,从生产过程、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未来,一些过去位于郊区、身陷“围城”、地处“闹市”的炼厂可能需要逐步迁址,以适应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要求。同时,我国炼油与油品销售业也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参与替代能源的产销服务,在电替代、气替代、生物替代等方面寻求新的绿色低碳业务发展增长点。
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炼油业如何把握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化解国内过剩炼油能力,加快炼油业“走出去”步伐,值得深入思考。
“一带一路”涵盖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多个合作区,涉及18个国家的69个油气合作项目。截至2013年底,我国在“一带一路”所涉及区域的油气投资累计687亿美元,占海外总投资近45%。2013年,我国从这些区域进口原油5800万吨,占原油进口总量的19%。
“一带一路”沿线有些国家的炼油业水平较低,几近空白,且需要进口成品油。中亚地区炼化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俄罗斯炼油规模虽然较大,但设备、技术较为陈旧,亟须升级换代;中东地区为发展多元化经济,正继续发展炼油能力,需要先进技术支持。
我国炼油工业经过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从科研、设计、工程建造到生产炼制、储运销的完整体系,已具备较强实力,能够在“一带一路”原油加工带建设中发挥较大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柴油的消费峰值将先到来,以及航空煤油消费量将保持持续增长,炼油企业要紧跟市场消费变化,优化加工流程,调整装置结构,超前安排产品质量升级,增加汽油和航空煤油的市场供应。
面对低碳炼油的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专家提出,炼油工业要积极主动融合信息技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更高水平的智能炼厂,这不仅将有利于提高炼油生产应对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灵活性,更能够优化能源使用,有效节能降耗,实现清洁生产。
作为行业信息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在今年的会议上,来自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炼化企业、国外石油公司、技术公司的代表和专家,还就炼油行业的发展状况、新技术及装备进展作了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