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泵园的前世今生
——专访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牟介刚
- 2015/11/27 12:03:3862345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牟介刚
牟教授与中国环保在线记者合影
“中国泵园”正在全国泵行业里风生水起。
8月4日,“中国泵园集体参观考察活动”在美丽的杭州圆满落下帷幕,将这个发起在杭州,又活动在杭州的业内泵业群体,带入更多公众的视线里,中国泵园声名大噪。
中国泵园是由浙江工业大学牟介刚教授组织的微信群,也是国内泵业企业家交流洽谈的重要平台。从2014年4月创立至今,已有180多位成员,下设浙江分园和山东分园,均以微信群的形式活跃在泵行业内。
近日,中国环保在线记者走访中国泵园的发起人——全国泵产品节能中心主任、中国通用机械泵业协会副理事长及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牟介刚,揭秘“中国泵园”,为广大业内人士带来泵行业真实、的预测。
“一介教书匠”
打造业内泵业平台
百闻不如一见。
走进牟教授位于浙江工业大学的工业泵研究所,其偌大的教学楼层,展示了一长串的泵产品,几乎囊括了目前主要的通用机械,有传统耐用型的泵体,也有时下一些工程的中流砥柱,还有着眼未来泵业的明日之星。
提到“中国泵园”,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在泵行业却是个响当当的“组织”。而事实上,在中国泵园组建初期,也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静默,“怎么组建,吸收谁,做什么……”这些问题每天都盘旋在牟教授的脑海里。
经过深思熟虑,“中国泵园”基本奠定,牟教授也有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中国泵园成员,应该是大多数泵行业的骨干企业,但也不能占据100%的份额……
牟教授的规划在现实生活里得到实现,中国泵园的成员涵盖了整个产业链。据牟教授介绍,目前,中国泵园内有70%为泵企业;剩下的30%为和各省级的检测中心代表,高校的研究所专家,泵的供应商,配套产品密封行业企业,铸造零件、铸造行业的骨干企业,用户代表等。
中国泵行业是一个大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泵需求高达2230亿元人民币,全国泵企业有约1500家左右。与此同时,国家在泵行业上的投入也占据了颇高比重,我国泵行业拥有着广阔的市场蓝海。然而,纵观整个泵领域,可供业内交流的平台却少之又少。为此,牟教授萌发组建“中国泵园”想法,通过自己在泵行业内数十年的积累和当时微信的优势和热火,成立了“中国泵园”微信群聊组。
牟教授戏称自己是“一介教书匠”,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一介教书匠”却为整个泵行业创造出活跃度的业内泵业平台。
“创建之初,只是想为行业做点事,给行业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牟教授告诉中国环保在线记者:“没想到成立之后,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据牟教授透露,目前,中国泵园成员范围涵盖全国几乎所有的泵业企业管理层代表,南面有海南海口的,北边有哈尔滨,武汉同方高科、大连耐酸泵公司,上海凯泉,以及泵行业的三大上市公司:浙江利欧、南方泵业、新界泵业等均加入了中国泵园。
中国泵园通过开展跨行业跨学科跨专业交叉流动等一系列“协同创新”活动,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与服务。据牟教授介绍,中国泵园每天下午2点开始,都会开展一些技术讲座、信息交流、技术专业知识学习;而牟教授本人每周也会发布近10天与泵有关的内容在群里,增进大家对行业了解。
从“中国泵业联合”到“中国泵园”
30多年专注水泵,只为行业更好发展
事实上,早在中国泵园成立之前,牟教授便在泵行业的小范围内组建了一个小团体——中国泵业联合会;“中国泵业联合会是小范围的朋友群体,而中国泵园则是全行业交流平台。”牟教授如是说道。
1985年,牟教授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水力机械专业毕业,分配至沈阳水泵研究所,时任总工程师、副所长;2004年,浙江工业大学人才引进,牟教授从沈阳水泵研究所调至浙江工业大学,并成立了浙江工业大学工业泵研究所,继续专注于泵研究。
牟教授是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泵产品节能中心主任、中国通用机械泵业协会副理事长,在业内声望,做泵的无不敬重牟教授。从沈阳水泵研究所调走之后,出于对行业发展的关注和好友间的催促,牟教授在泵行业小范围内组建了“中国泵业联合会”,之后的每一年,牟教授都会组织一次中国泵业联合会见面会,共同交流行业变化,促进行业更好发展。
一定意义上而言,中国泵业联合是中国泵园的前身,用牟教授所做的比喻就是:“中国泵园的成员间是朋友,中国泵业联合会的会员间则是闺蜜。”
从本科攻读水利机械专业,到如今任职浙江工业大学工业泵研究所,牟教授已有30多年的水泵从业经验;从“中国泵业联合”,到“中国泵园”,牟教授“从未离开过行业”,也一直关注着行业的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的工业泵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