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倏然而至,水处理新格局调整势在必行
- 2021/3/30 14:05:493187
【泵阀商务网 行业资讯】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公开的信息显示,我国自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污水处理建设迅猛发展,遍地开花且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这一“十三五”规划目标,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25.5%。
进入“十四五”开篇的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骤然走热,面临倏然而至的“低碳时代”,水处理行业新格局的调整已然势在必行,而由此带来的机遇和契机,值得重点关注。
在政策层面,2020年提出并在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碳达峰”“碳中和”,将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水处理行业是名副其实的“耗能大户”,虽然没有钢铁、化工、水泥等行业高,但总耗能并不低,为了减少其碳排放,降低能耗与物耗是整个行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2021年1月出台的《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着“节水优先、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科技引领、试点示范”基本原则,实现供水系统集成优化、污水循环利用。
日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水污染防治也着墨甚多,如“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中”明确规定,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
除此之外,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及标准等涉及水处理领域的系列动作更是如雨后春笋,不胜枚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的政策力度,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与落地,使得产业空间持续释放,为水处理行业长足发展铺设了一条“高速跑道”。
行业分析认为,新变局下,水处理市场的机遇更多凸显在包括污水资源化改造、膜市场、污泥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在内的细分领域。具体来看:
“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改造利用,预计全国再生水生产能力将达到1.5亿吨/日,需新增1.1亿吨/日,总投资需1000亿元左右;随着膜处理等技术市场的应用渗透率走高,五年内,膜工艺投资空间达1100亿元;黑臭水体肩负“长制久清”重担,行业需求在未来15年内或都相对强劲,叠加黑臭水体治理涉及大量投资,市场空间也有望突破千亿规模;若以10%~15%的年增长率计算,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市场空间约为925亿元。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在内的国家重要区域战略同样已开启水环境治理的莫大机遇。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自2019年2月宣布成立以来,其水生态环境治理被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年初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更是直接给出了2025年、2035年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目标任务,并从流域、湾区、城市群和城镇三个层面提出了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对构建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四张网”提出了具体要求。
坐拥东江、北江、西江3条干流的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缺水;部分河段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因此无论从水资源到水环境,还是从政策的要求到政策的监管,蕴藏的市场潜力都十分巨大。
基于此,研究机构指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治理重点将会呈现在珠江流域等水系治理方面,仅珠江流域水治理,就囊括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及污水管网建设、区域水环境系统修复、工业废水处理及农村污水处理等多个方面,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政策驱动力有增无减,市场蓝海澎湃,面对低碳时代污水处理向着资源、能源回收与碳中和转变的大趋势,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只是,方向如何选择?步子该怎么走?身处其中的环保企业们又该如何迎接机遇、直面挑战?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思。
2021年3月31日~4月2日,由荷兰阿姆斯特丹RAl国际会展中心、中国膜工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广东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简称“广东国际水展”)将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拉开大幕,无疑将为水处理行业的探路之旅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高品质的水处理商贸平台”。
聚焦环保水处理、膜与水处理、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监测四大主题;展示横跨市政、工业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产品;10余场汇集业内资深专家级同行精英的专题论坛和活动;1000+展商、35000名专业观众齐聚一堂……通过这样一场华南地区水处理行业狂欢盛宴,把脉整个水环境事业的律动,既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也将有力助推产业优化,提振行业发展,为碳中和战略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