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长三角“白菜心”——安徽马鞍山被国务院点名表扬!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全都要!

2021/11/20 14:55:36678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泵阀商务网 国内新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八次大督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予以通报表扬,共计48项,“安徽省马鞍山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在其中。
 
  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马鞍山采取铁腕手段,整治“散乱污”企业719家,拆除非法码头153个、船舶修造企业34家,关搬畜禽养殖场497家,关闭退出矿山32座,“三城共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入选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导向EOD模式试点项目,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之路。
 
  那么,这座因“钢”而建城市,是如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环保整改入手,协同推进环境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呢?其经验值得探究。
 
  开放“环企直通车”,推进“点对点”帮扶
 
  今年以来,马鞍山生态环境深入开展“环企直通车”行动,以提高环境保护服务水平、帮助企业做优做强为目标,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实现结对服务企业100家,每季度至少上门走访一次。同步建立“一企一账”清单,及时进行跟踪回访和问题销号,保证企业合理诉求得到解决。
 
  同时,充分发挥“环保管家”团队作用,深入企业现场调研,协助企业做好整改工作,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难愁盼”问题。已累计发现环境问题隐患224个,对应提出建议200多条。
 
  在今年8月份,马鞍山市节能环保产业协会成立,该协会由74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在严控“两高”项目及“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前提下,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绿色低碳产业招商,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引导全市节能环保工作稳步前进。
 
  重视“亩均效益”,加快“腾笼换鸟”进度
 
  11月2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意见》。
 
  其中特别提到,马鞍山在“亩均效益”上试点早,已率先建成综合评价体系,2020年以来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327户,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2万多亩,成效明显。
 
  所谓“亩均效益”就是要用最少的资源付出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在马鞍山模式中,以“亩均税收”为重点,智能、绿色、品牌、研发为加分项,将企业分成ABCD四类,按“质”分配资源要素。总之,哪家企业“亩产”高,就能获得更多资源,反之亦然。
 
  今年开始,新修订的《马鞍山市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办法2.0版》又带来了该模式的“升级版”,要求实现亩均数据的集成化、可视化运用,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铸造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强力推动“腾笼换鸟”工作。
 
  通过近2个月的集中清理处置,马鞍山已清理处置闲置用地1.1万亩、低效用地近4000亩,下一步将发挥联动优势,引进带动效应强、亩均效益高的优质项目,推动环境清理成果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
 
  打造“马钢样本”,共抓“长江大保护”
 
  马鞍山作为滨江资源型城市,此前,产业均沿江布局,以钢铁等重工业为主,水土流失、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频频亮起“红灯”。
 
  近年来,马鞍山将修复长江生态、共抓“长江大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严格落实“1515”岸线分级管控,开展船舶污染集中治理工作,建成一座又一座滨江生态公园,打造出“城市生态客厅”。
 
  与此同时,马鞍山也在扎实开展“产业升级突破车”“项目攻坚年”工作,推进马钢与中国宝武、华菱星马和吉利集团的战略重组,建设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2020年营业收入首次破千亿大关。
 
  在传统制造业升级上,马鞍山依托大数据技术,打通市场与生产现场,促成全生产流程再造,提高经营效率,成功打造出“马钢样本”。
 
  构建“生态福地、制造名城”,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共抓,马鞍山一直在路上。

上一篇:点赞!广西桂林促漓江生态发展获国务院表扬

下一篇:“智慧环保”助力环境监测行业创新升级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