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价值付费!环境项目产品化来挑战
- 2022/8/2 13:54:44589
【泵阀商务网 行业资讯】最近,EOD项目的“风”很大,一单更比一单大。环保在线半年度盘点【2022上半年10亿级环保项目合计投资规模1206亿】中分析的结论也证明,EOD项目确实盘子大,热度高,其探索的“生态+商业”共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改变政府付费的传统,探索一条更有效撬动市场投资的环保道路。
事实上,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能从E20绿谷工作室【环境产业在旧地图之外寻找出路】这篇文章中找到“亿点点”缘由——政府付费的压力大,导致环保企业的收账压力大,进而产生了连锁效应,尤其在疫情情势复杂的当下,这种矛盾暴露地更加彻底。
那你说,咱都去搞EOD吧,这就是另一个问题,动辄百亿的项目很多企业接不了。这也是为什么环保在线半年度盘点中说道,大体量项目通常都是“国资央企当道”,甚至数十亿,上百亿的EOD项目国资央企都要“抱团”接,可见EOD的“美好”还远远做不到“雨露均沾”。
也难怪,这跟我国环保产业的另一个难解的问题有关——“中国有5.3万多家环保公司,却没有一家千亿级环保企业”(数据截至2021年底)。所以,想打EOD的主意恐怕还得加把劲,要够上这朵“高岭之花”,强大,强大,再强大是必要的。那么现下来看,环保企业不就是不够强大嘛。
这就是本文要说的另一个观点——产品化。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傅涛就说,环保公司业务周期太长了,产业化程度太低也是造成应收账款率过高的重要原因。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先干活再给钱”的问题,傅涛认为,真正的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产品化。就说做环保项目,为什么那么多的国资央企说跨界就跨界,尤其是建筑央企,就是因为环保项目很多时候就是做工程。重基建轻运营,这在之前的环保市场本就是个普遍现象。
产品化,就是把一种技术、一种服务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形成一种可大规模复制生产和发布的能力。没错,划重点——可复制、可移植。而环境工程的产品化、环境技术的产品化和环境服务的产品化,其目的更在于将“劳动型”产业推向“服务型”产业,也就是傅涛说的卖价值。
卖价值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定价,顾名思义你卖的产品价格不取决于成本,而取决于“价值”。价值很重要,尤其是具有增量价值、定制价值、高端价值等一系列可以贴上标签的产品,就比如污水处理厂。
作为一个环保需求下的产物,其同样也是高能耗产业,面对低碳化、绿色化转型也不能置身事外。长期以来,污水处理厂以工程项目模式为主导,行业门槛低但是工程化程度高,且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可谓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了,一旦遭遇欠账,应收账款率居高不下带来的隐患可想而知。
因此,也有企业开始探索污水处理厂的“产品化”,比如北控水务。2020年,北控水务成立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形成了“技术+产品”和“产品+服务”的两种新发展模式。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没离开“产品”这个核心词,致力于实现从“散装”到“成套”,从“非标”到“模数化”。
北控水务称,以前公司的经营模式是“设计方案→投资方案→建设方案→运营方案”,而现在公司的运营模式是“投资条件→运营能力→付费能力→解决方案→设计方案→价值实现”,好的,你细品。以前设计打头阵,现在设计吊车尾,投资条件、运营能力和付费能力决定最终的“产品”,这就是为“价值”付费,而不是为“工程”付费。
项目可以产品化,技术当然也可以产品化。“我们还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实验室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过‘科技项目成果化,科技成果产品化,科技产品商品化,科技商品产业化’的‘四化’理念”,清研环境董事长表示,产品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将技术创新与高端装备制造相融合的一个过程,这倒是不难理解。
总的来看,环保设备作为技术“载体”,其产品化的过程虽然不易,但大抵是一个较为寻常的渠道。反观服务和项目产品化,这就是在一系列难题下产生的质的转变了,或者也可以说是环境产业寻的一条新路。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面对白热化的竞争,面对应收账款的上涨,面对不太好的年景“活下去”的要义,面对智能升级的选择,面对放缓的业绩增速甚至是倒退......着力探索的一条蹊径。
傅涛说,设备是产品的必要环节,但不是真正的产品;产品是按照价值定价的,不会按照成本定价;产品要有“灵魂”、有“人格魅力”,要有“精气神”。所以,你是否也会与环境技术&环境项目产品化大幕一起,踏上未来的征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