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时代的逻辑变了,但环保展告诉你,铁打的营盘不会变!

2023/5/30 14:51:501717
来源:环保在线
  【泵阀商务网 行业资讯】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2023年5月份新闻发布会,就如何看待物价走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如何推动制造业恢复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补齐农村充电设施短板、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悉,前4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同比增长3.4%,其中核电和风电分别增长5.7%和20.9%。与此同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电力作为全国基设行业,其发电量和用电量仍处于增长态势,而近年来清洁能源电力增加曲线更是节节走高,电力供给侧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
 
  当然,这是整个节能环保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得到大力支持和高速发展的剪影之一。像发布会提到的,大众普遍关心的近期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政策文件也是冲着能源结构调整这个目标去的,发掘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为新能源汽车开拓下沉市场,称得上“亲力亲为”了。
 
  据悉,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发改委表示,会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等方面发力,打通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堵点”。
 
  发布会也进一步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是在“促转型、扬优势、增动力、补短板、强协同”五方面持续发力,所谓的“促转型”就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动力”就包括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
 
  总而言之,低碳、绿色制造,低碳、绿色消费,两面都不可缺,让节能环保这个主题贯穿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始终,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改造升级,不可避免。
 
  大势,催热大市场
 
  都说我们站在了“新一轮发展的十字路口”,但回头想想,环保行业发展的一波三折,沟沟坎坎让整个行业好像不停在“十字路口”进行抉择。时代变了,时代的逻辑变了,但大势始终不变,尤其是“双碳”加持的大势,让节能环保产业在未来至少40年的时间里成为“铁打的营盘”。
 
  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4.5万亿,2020年,这个数据达到7.5万亿。2016年,环保产业营收规模大约1.2万亿左右,2022年,全国营收规模在2.2万亿左右,近3年的平均增长近8%。同时,据前瞻预测,到2027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可能超过19万亿。
 
  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2015年到2020年5年时间,产值增长3万亿,而2020年到2027年的7年间,预期增长则达到了近12万亿。这很难让人说,环保TA不行。纵然,将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分而论之,也要惊叹一句“各有未来”。
 
  虽然很多情况下,节能环保都是成双成对出没的,不过在国家减污降碳,并且将能耗这个点钉在了任务列表中时,其实节能服务产业有了更独立的标签。
 
  节能服务,为企业和项目在节能减排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节能材料、节能设备、能源管理配套体系等,都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在用能企业对节能服务需求集体扩张的背景下,节能服务产业逐步开始朝着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有专门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节能服务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年复合增长率4.2%。截至2021年,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也超过了8700家。
 
  等等,别急,还有另一个一定要提到的数据,生态产品总值(GEP)——2015年到2020年间,GEP从70.6万亿增长到了82.2万亿,不仅做到了视觉冲击,更迎来了概念升级。在专家开创性提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这个概念的新起点上,节能环保整个Title都像是立了起来,生态产品和生态价值捆绑了整个生态链。
 
  是一艘“巨轮”,还是一艘“航母”?我想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论节能环保究竟是怎么造就一代“航母”的,一靠政策,二靠技术,双轮驱动的真理,永不过时。
 
  转角,遇到新规则
 
  作为一个政策导向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靠“红利”没什么难理解。从“水十条”、“气十条”,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到《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到《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从《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到《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不变的是政策“红利”从不落下,改变的又有多少人读懂了?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环保企业的悲欢离合,环保市场细分赛道热度的争锋相对。从企业面来看,青山研究院汇总了沪深两市108家上市企业的成绩单,用了“很难说差,也不能说好,最大的特征是分化”这样的描述,并指出这种趋势从2019年开始,基本吻合环保产业的发展脉络。而这种分化形势,更体现在“国进民退”这样的现象当中。
 
  不过,青山研究院进一步梳理了所谓的“国进民退”,认为国企和民企呈现的局势更适合用“生态位分化”来定义。其实这个概念理解起来也简单,国企负责以资本优势、体量优势、背景优势强势拿下大项目,民企以技术优势、管理灵活性优势、专精特新优势聚焦业务能力和细分领域的无可替代,或至少是难以替代。
 
  因为必须要看清,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更有力量的环保市场,生态产业链的形成不仅需要项目的推动也需要技术的推进。钱和技术我都要,国企和民企必须共存,那么脱离以前粗放式、跃进式迈步的模式,两大市场主体的“双龙拱珠”格局有望加速成型。在这一点上,其实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性还要更高一些。
 
  最明显的,看工信部就知道了。举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发布会,解读中小企业有关支持政策,启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评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等。在最近的政策吹风会上,工信部还表示,启动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和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
 
  “偏爱”的结果,大概会是,在环保行业“下半场”,中小企业的支柱作用有了更鲜明的特点
 
  风起,开创新格局
 
  但是我们说“偏爱”,自然也是“优等生”。有技术的,走到哪里都有硬道理。新形势下,节能环保行业的含义都在急剧演变,更不用说其他,降碳、零碳、负碳,三个“碳”的关系就能拉起一个大赛道,底层逻辑的变化引出了深刻变革,我们需要的“新环保”,新就是第一原则。
 
  直面智能化、数字化对绿色化的影响,直面低碳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以结果为导向,从价值驱动的角度看技术的变革性发展,融合性发展,适应性发展,以应对高波动性、高复杂度的市场环境,这条路有迹可循。
 
  比如我们现在一直在说的零碳技术,未来四十年碳中和目标将带来百万亿级别的新增投资,比尔·盖茨甚至谈到了“绿色溢价”这一概念(化石燃料解决方案和“零碳”解决方案之间的成本差)。也就是探讨生态和经济是否是“双向奔赴”关系,而一切的原点还是技术,推动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的技术。
 
  目前,实现碳中和的六大路径大约可以概括为电力脱碳化、原料脱碳化、燃料脱碳化、用能电气化、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化以及环境影响负碳化,其对应的体系包括清洁能源转化电力,生物基材料,油改电/油改气,清洁燃料,节能设备和系统,CCUS等等。
 
  与之相呼应的是,市场板块热度也集中到了很多相应领域,比如节能环保装备,生物柴油,环卫电动化、动力电池回收以及CCER重启等。
 
  华创证券复盘了环保行业10年发展行情,认为产业走出了一条“装备-工程-运营”的轮动周期线,即“十二五”环保装备需求高涨,“十三五”工程拉动行业增长,临近“十四五”运营又成为了中流砥柱,而“十四五”期间或有望迎来一轮环保装备业务的新发展周期。
 
  顶层设计逻辑的转换,市场生态延展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新兴赛道的崛起,传统赛道的未来,板块轮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技术变革的方向,创新发展的上升路线......一个关联80万亿生态链,百万亿新增投资空间的产业,脉络纵横,该如何审视清楚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
 
  2023世环会【工业节能与环保展】同期80+论坛携手3位院士,近1000位行业大咖,为你导航。
 
  6月5日至7日,上海国际水展、上海国际泵阀展、上海国际环保展、上海智慧环保展、上海节能低碳装备展五大主题展会齐聚,全面展现水、大气、固废、土壤、噪声等领域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及智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监测设备,同时也展现通用设备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回收、节能节水等绿色制造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行业风向标,谁来谁知道。

上一篇:高段位环保展倾力献计,工业水处理市场也“破防”!

下一篇:第七届EHS&S国际峰会盛大举行,20个主题热度不断档!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