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海绵+地下管廊 吉首建设“会呼吸”的生态城市
- 2016/1/5 19:05:0933035
地上海绵+地下管廊 吉首建设“会呼吸”的生态城市
2015年11月,吉首市启动创建和省级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一期项目,项目包括人行道、绿化带、自行车道建设,管线下地,雨污分离系统,街道公园建设和人行天桥建设等五大工程,采用“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新一代城市建设理念,打造拥有“止渗蓄净用排”功能和智能可控地下管线网络的生态城市。
地上海绵,实现城市“止渗蓄净用排”功能
海绵城市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过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城市防洪防涝工程系统等,实现城市“止渗蓄净用排”功能,构建海绵城市生态雨水系统,让整座城市成为“会呼吸”的城市。
此次吉首市实施的园林绿化建设一期项目就采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具体实施为,利用人行道绿化花坛收集雨水,实现雨水收集、储存、排放、利用功能;自行车道面层为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垫层,粗砂滤层,和配石垫层,利用透水自行车道实现雨水收集、排放、利用功能;人民路安排约9公里污水管道,改变从前污水雨水混合排放状态,进行雨、污分流,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实现雨水直接排放或再利用。
吉首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赵旭波打了一个比喻,人行道绿化花坛、透水自行车道,还有如天星河沿河透水游步道等建设,让雨水先止,再渗,然后“蓄”与“净”,下一步,继续研究如何再利用与合理排放,这就像让城市实现了“会呼吸”,也避免了一下雨就内涝的“城市病”。
地下管廊,打造城市摸得着的“生命线”
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各功能区有机连接和运转的“生命线”。管线网络的规划与下地,也是吉首此次项目工程的重要内容。
以前的吉首城区,各种管线分别由所属单位施工铺设,如移动铺设移动管线,电信铺设电信管线,联通又铺设联通管线。管线具体铺设情况分别由各自单位掌握,且受人员流动等客观因素影响,整个吉首市也没有一张完整清晰的地下管线分布图。逢需要维护或检修,就会出现“马路拉链”现象,影响城市交通与市容。
此次建设工程中,老城区人民中路受道路实际情况影响,铺设管沟,将强电、弱电、自来水和天然气管道全部进入管沟内,并按照相应距离修设检查井,做好相关井盖的定位工作。新城区主要涉及人民南路与世纪大道,安装城市综合管廊,集中铺设并管理所有管线。
管廊净宽约3米,净高2.4米,建有照明、消防等设施,并按距离设置有通风口、投料口和救生口等,不仅工作人员可进入,还可供专业检修车辆驶入。
“此后,吉首市不仅地上有地图,地下也有了一张清晰明了的管线图。”吉首市公用事业局局长张骥说,“这些摸得着的'生命线',杜绝了'马路拉链',也促进了城市协调发展”。
抢抓工期,1月20日前恢复车行道畅通
项目启动后,涉及建设改造的人民中路、人民南路、世纪大道等路段均设置了相应围挡板,并占用了部分车行道。因此,城市交通受到影响,堵车现象时常发生,引起市民强烈反响。
2015年12月30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截至目前,各工区建设有序推进,按照此前部署安排,1月20日前将拆除所有临时占用道路的围挡板,或将施工区退至车行道以外,实现城区车行道恢复正常通行。
根据道路分布与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项目分为六大工区同步推进。
涉及人民中路路段建设的、第二工区,主要建设人行道花坛、自行车道、雨污分离系统和地下管沟。受前段时间下雨天较多影响,路面挖掘工作进展略慢。为避免占用道路,施工队一直利用晚上车流量小的时段进行泥土挖运,也影响了工程进展。截至目前,土方挖运工作基本完成,进入管线铺设、绿化种植等施工阶段,很快就能拆除围挡板或退至车行道外施工。
涉及人民南路与世纪大道建设的第三、第四工区,主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道路中央隔离绿化带和人行道花坛。管廊沟槽挖掘已基本完成,进入预制管廊的安装阶段,预计春节前能完成所有管廊建设。
第五工区为天星河沿河风光带,包括集水坑、排水沟、雨水回收系统和游步道建设等。目前正进行河道清淤和场地清表平整。
第六工区为文艺路口、团结广场、雅溪大汉新城3座人行天桥建设。目前天桥桩基勘探已完成,天桥定制已完成1座,预计春节前全部完工。
从项目工程开始,便形成了逢周一、三、五下午5点半召开的例会制度。参与项目的相关部门、各方负责人与工作人员在例会上就工程推进的具体问题进行协调处理,以加快工程进度,尽快恢复城区道路交通,并保质保量建设一个更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生态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