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四平打造“城市大动脉”
- 2016/3/4 16:43:3347353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四平打造“城市大动脉”
现代化城市不仅需要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绿草如茵的公园等光鲜的“面子”,也需要通畅安全的地下管网等厚实的“里子”。如果说“面子”是城市的风貌,那“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当务之急——解决“城市病”、带动有效投资;它更是百年大计——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四平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于2015年7月初正式开工,涉及4条道路:北迎宾街、康平路、紫气大路、接融大街,共计12.87公里。
在接融大街管廊建设现场,我们看到,130米长的管廊已经贯通,土建围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接融大街地下综合管廊,是一个高3.8米左右、宽7至9.5米的长方体结构,内部空间相当于一层楼高,可容一辆卡车通过。
综合管廊的每个舱室,都设置了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管线分支口等,方便管线维修和以后新增管线。
四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市政规划所所长乔蕊介绍说:“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分阶段分区域推进实施,将城市建筑、景观、社会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方面面有效地统一起来。”
四平市邀请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编制了《四平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2015-2018年度),将电力、给水、供热以及中水回用、工业预留管线等纳入管廊内。特别是结合低碳城市建设,在管廊内预留了电动汽车充电桩专用电缆,让新能源汽车随时充电。
四平市的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的科学性,体现在“三化”上:
系统化——点、线、面相结合,由干线、支线和缆线组成多层次地下综合管廊体系;
效率化——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率,降低地下综合管廊造价;
高标化——管廊的设计年限和建造标准,按照同类高标准要求设计。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对管廊的需求规模进行分析预测,预留相应空间,为管线扩容以及收纳其他功能管线做准备。
2015年10月12日,国家住建部城建司司长张小宏一行曾在省住建厅厅长秦福义等陪同下,前往四平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四平市委书记刘喜杰、市长王振才、副市长王宇、市政协副主席王玉芝参加调研。
四平市委书记刘喜杰指出,2015年初以来,四平市委、市政府把管廊建设作为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坚持“三化”与“四个结合”,不断探索实践适合本地特点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团队得力,管廊建设推进速度快建设质量好;设计单位给力,高标准接地气的设计为工程顺利建设提供良好条件;省住建厅指导有力,政策、技术服务到位,为管廊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下一步,四平市将从细处着眼,深入研究机制体制问题,激活入廊动力,探索和创新运营模式,扎实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全国样板工程,为全省、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