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城市遭遇十面“霾”伏 空气污染亟需预防和治理
- 2013/12/6 10:47:004721
一、强化煤烟污染治理
(一)加快燃煤锅炉拆改。成立了由张学军副市长任指挥长的燃煤污染治理指挥部,实行周例会、网格分包督查等制度,责任明确到人。组织召开了四次现场会、推进会,发放批奖补资金1012万元。全市共649台燃煤锅炉(市区263台、各县(市)386台),截至12月2日,已拆改504台,其中,市区176台(10蒸吨以下132台,10蒸吨及以上44台),各县(市)328台(10蒸吨以下266台,10蒸吨及以上62台),占燃煤锅炉总数的78%。
(二)推进热源厂和新力电力改造。市区6家热源厂实施“煤改气”,东明路和政七街热源厂已完成;二马路和枣庄热源厂按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改造;郑东新区和兴隆铺热源厂长期停用。新力电力1号、2号机组按要求2015年前完成烟尘提标治理,可研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3、4、5号机组按要求2016年前实施“煤改气”,正在前期研究。
(三)深化电力、水泥企业脱硝治理。今年,电力行业共7项脱硝工程,国电荥阳1号机组和华润登封1号、2号机组等3项已完成,荣奇热电、国电荥阳2号机组和裕中能源1号、2号机组等4项试运行待验收;水泥企业共6家脱硝工程,分别为荥阳天瑞、新密龙力、登封嵩基、登封宏昌、中联登电、郑州新登,全部建成待验收。
二、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
(一)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加强机动车污染源头管理,从2013年1月21日起,外地转入的车辆统一执行国以上排放标准,实行机动车环检、安检“两检合一”;强化机动车污染定期检验,开展冒黑蓝烟车辆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检测65.9万辆,路检3.6万辆,限期整改2200余辆,查处道路冒黑、蓝烟车辆530余辆。
(二)做好黄标车限行工作。6月1日起,在四桥一路、京沙快速路、金水立交等道路实施了黄标车阶段限行;自8月1日起,环保、公安部门联合对违限车辆开始处罚;2014年1月1日起,我市将在市区三环以内实施黄标车限行,以限行促淘汰。
(三)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公务黄标车淘汰工作加快实施,公务黄标车2205辆(市级1295辆、县(市、区)910辆),目前已淘汰845辆;营运黄标车淘汰工作稳步推进,交通部门正在制订年度淘汰方案;制定了社会黄标车提前淘汰补助细则,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10月1日起开展工作。
三、严格控制扬尘污染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均成立了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机构,覆盖全市15类扬尘污染源,制订了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了条块结合、联防联控、责任明晰的污染治理工作格局。制订了《郑州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考评方案》,加强对责任单位的监督考核。建立了2家施工工地标准化示范点(郑州西三环快速化工程、郑州昌建誉峰房屋建设工程),积极推广经验做法,突出典型作用。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工地”创建,大力倡导绿色施工。
四、加强PM2.5监测分析
郑州市PM2.5监测系统于2012年9月6日开始试运行,是全国第二个与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实现联网的城市,12月18日正式向社会发布监测数据。2012年底,环保部吴晓青副部长调研我市PM2.5监测工作时,指出郑州市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对郑州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5月24日,建成全省灰霾天气监测站并投入试运行,不仅具备6项常规因子监测能力,还可以进行臭氧前躯体、太阳辐射、颗粒物粒径、大气浊度等项目的监测,为开展灰霾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编制了《郑州市空气重污染日预警应急工作方案(试行)》,市政府于5月13日印发,建立了空气重污染日预警应急体系。同时,根据环境监测和气象材料,认真做好污染趋势的分析和研判,加强预警应急工作,如:针对空气质量持续降低的现象,10月29日,市环保局报告市政府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市政府10月31日启动了重污染日三级响应,各部门严格落实增加道路洒水次数、部分公车限行等具体措施,加快改善空气质量;实施了加密监测、污染趋势研判、驻厂监察等措施,并通过官方网站和绿色郑州微博,提醒公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减少雾霾天气的危害。
六、科学编制空气治理规划
为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营造全社会关注环保的氛围,市环保局代政府起草了《“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包括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量化目标、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工作机制等内容;4月15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全社会发布《“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动员全民参与。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在《“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的基础上,启动了《郑州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编制工作。目前,完成了《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分解》初稿工作,正在根据《美丽河南规划(征求意见稿)》和《美丽郑州规划大纲》,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