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 纳滤膜污染既得“防”也得“治”
时间:2024-11-07 阅读:14
作为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纳滤膜技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截留作用,对不同的价态离子截留能力差异很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行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成为膜分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随着应用运行时间的延长,纳滤膜的污染是无法避免的,其膜元件的渗透通量降低很快,而且达不到工业设计要求。污染物质长期附着在膜面和存在于孔内,从而降低膜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纳滤膜在过滤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污染膜污染进程。
1、对料液进行预处理:
改善料液特性对纳滤膜污染的防治有很大的作用。料液中常含有元机物、有机物、微生物和胶体等杂质问,对纳滤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对料液进行预处理,在工艺中增加相应的预处理过程以除去优势污染物,使纳滤膜污染减少到非常低的程度。
2、改善纳滤膜的性质,提高膜元件的亲水性:
研究表明,纳滤膜材料的亲水性对于膜元件的抗污染性能具有很大影响,亲水性膜受吸附影响较小,能产生更大的膜渗透通量。
3、优化纳滤膜分离操作条件:
操作条件与纳滤膜污染密切相关。纳滤膜渗透通量、操作压力、错流流速、水力停留时间、固体停留时间和运行温度等运行条件对纳滤膜污染产生直接的影响。
纳滤膜污染既得“防”也得“治”,正确的清洗方法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清洗时先用低pH值后用高pH值的洗液,这主要与膜上污染物的形成因素有关。系统运行过程中,胶体粒子和有机物污染先在膜上沉积和吸附,形成膜表面的第一层垢,碳酸盐及金属氧化物垢是逐渐形成的,沉积于胶体垢之上,并缓慢渗入胶体中。因此,先用酸性溶液去除上部污垢,并可达到松动下层胶体的作用,然后再用碱性溶液清洗,可快速达到清洗效果。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个月一次。如果1个月内清洗一次以上,需对纳滤预处理系统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或者重新设计预处理系统。
在不同的过滤体系中,纳滤膜污染的特点也会不同。因而污染膜清洗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普遍性与针对性的结合,才能更大程度上恢复纳滤膜的膜渗透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