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油价暴跌的背后,看行业专家们解决之策?

发布时间:2015/8/19 10:33:59
浏览次数:264

如果您对油价感兴趣,艾迪机器邀您一起欣赏,油价暴跌背后,行业专家解决之策。

油价回落:中国能源革命有利时机。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张抗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油气供需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供需形势由宽平衡转为明显供应过剩。在世界油库所在地持续动乱的大背景下,油气产能大量剩余,剩余炼能、战略储备大幅增长或满额。本世纪初,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是页岩油气的快速增长对常规石油价格造成冲击,进而导致此次油价暴跌。


我们正在经历能源结构的变化,一次由化石能源转向非化石能源的变化,但在本世纪,我认为,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是并重的,并不是后者替代前者。总体而言,一个供需更加宽松、油价中等起伏的世界石油背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此次油价回落对国家来说是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进行中国的能源革命。


敬畏市场 支持法制。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 曾兴球


油价下跌,中国能源革命更需加速。我认为,中国推进能源革命应考虑四个方面:一是要有视野。低碳发展已成为共识,低密度能源向高密度能源转移已不可逆转。二是油、气、煤等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近期依然有很重要的比率,忽视了也要吃亏。三是技术发展是解决后起国家真正实现跨越发展的核心。新技术决定新阶段,新技术决定新发展,新技术决定新水平,新技术决定核心竞争力,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做长期规划。四是改革是世界潮流,政府改革、企业发展一定要利用低油价的窗口,下大决心推行改革、挖掘潜力。改革一定要脱胎换骨来再造我们的企业构架才行,从理念上和制度上重新再构,关键是理念。理念不改,所有的东西都改不过来,什么理念zui重要?一是敬畏市场,相信市场。二是对法制、法律和纪律的认同。


要将能源市场权转化为国家权力。中国人民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许勤华


◆油价"跌跌不休",几家欢喜几家忧。但不少外媒认为,油价下跌对中国总体利好,一方面能为中国经济转型缓解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中国能源改革加速。如外界分析,假如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拐点,如何把握此次宝贵契机,已经到了必须分析和思考的时候。


这是一次常规油气资源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抢夺*的较量,常规石油加上非常规石油的生产总量超过消费总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欲振乏力、世界经济展望预期值的刺激下,经济下行压力被进一步放大。这次油价下跌说明两个问题。*,世界现代石油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运行,机制已经十分成熟,任何试图操纵石油市场的国家或政府,只能是借助金融资本等工具借机行事,而在多极化日益显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操纵的结果必是双刃剑,没有全胜的十足把握;第二,巨大的能源消费量让中国日益掌握了能源权中的市场权。历*能源消费*的国家都曾是霸权,如木材时期的荷兰、西班牙,煤炭时期的英国和石油时期的美国。如何将市场权转化为政治含义中的国家权力,是我们现在面临的zui大挑战,需要三思而后行,否则将错过又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以及技术转型时期的发展战略机遇。


技术进步使石油可替代产品已出现


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研究员 陈卫东


◆油价已暴跌60%,尽管所谓“阴谋论”、“地缘政治论”不绝于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油价下跌不乏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等技术性因素。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价格重回高点并非易事。


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改变了现在的能源格局,这一轮降价,OPEC坚持不降价、不减产,维护市场,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低油价或者不高的油价可能是对产油国zui有效、zui长期的保护。油价高了就会带来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他们已经看到替代石油技术的影子了。


一方面,美元对黄金的汇率决定油价,数据显示,一桶油等于1.5克黄金,这一等价交换一直以来没出现太大变化。我们经历过1986年、1998年、2008年三次油价起伏,三次油价起伏中,我们尚未看到石油可替代产品的出现。但这一次油价下跌,我们看到了石油可替代产品出现,或者能够大幅减少石油消费的产品已经出现,好比储存卡代替胶卷,又比如以石墨烯为代表的蓄电池技术。这种技术进步不是靠自然资源开采加工成型再去供应市场的,而是知识积累爆炸带来的。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中国,也不会出现煤炭折返、天然气使用减缓等现象。“中国因素”说明,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的能源走势,影响着的能源格局。因而,我们不要去讨论油价如何,也不要去争论地缘政治,中国的能源战略该如何走——这是我们应该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批人关注能源转型和文明演进的问题,关注在这个拐点上中国应该做什么。


油价:新旧革命的问题。中国能源网信息官 韩晓平


油价,根本的问题是新旧革命的问题。

新旧革命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页岩油气的革命,另一方面是节能技术的革命。沙特等OPEC国家维持石油生产的原因是之前已把成本回收了,现在即便低于60美元/桶,大家还会保持生产。如果退出,市场就没了。美国作为页岩油气革命的受益者也不会退。俄罗斯也不会退让,这个国家有可能在一个不确定的地方或者是一个不确定的时间里制造一个不确定的事件。


历史就是一次次的重复。1929年的金融危机与2008年、今日的危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三次危机都推动了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结构转型。1929年,能源消费从煤炭向石油转型,zui终带来经济大萧条,大萧条爆发之后,东德克萨斯大油田被发现,油价暴跌,那一次暴跌就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被打破。


油气市场未来走向难判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合作中心主任 李俊峰


◆与前两次的油价跌幅不同,本轮油价暴跌不可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原因,仅中国能源网的分析就给出11种影响油价下跌的因素。此次油价下跌还能持续多久?油价何时触底?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全局而观之。


低油价逃脱不了政治因素,但也不是“阴谋论”导致的。俄罗斯之所以出现卢布的大幅度贬值,不能仅仅归因于美国对其采取的经济制裁,过度依赖石油、抗打击能力差才是俄罗斯经济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过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等,可降低40%石油消费量。在节能技术发展中落后的中国和印度,其未来的石油消费将成为油价的zui大推手。


因此,国内石油公司并不能简单依据自身生产能力对市场做预期判断,长期判断不得不考虑发展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减排”,此前的“减排”只是一句空话,现在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二是地缘因素,我们既不能低估大国在地缘政治上的较量,也不能忽视石油自身的商品属性。


市场矫正,石油价格会反弹。中国战略学会顾问 王海运


那种认为油价波动只属于市场资源配置的正常表现是错误的。我认为,油价下跌的原因至少包括资本炒作、地缘政治推波助澜等多重因素。


有人说地缘政治因素过时了,我不同意;说地缘政治因素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我也不认同。我们不能小看地缘政治因素,如果相信地缘政治因素不起作用,我们可能要吃大亏。


至于说美国打压俄罗斯,美国的跨国石油公司不吃亏吗?这就是一个短期和长期的选择问题。尽管如此,低油价时代并未到来,因为未来30年,石油仍是重要战略能源,石油消费的扩张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从煤炭时代进入石油时代再进入清洁能源或者新能源时代,时间还很长。另外,从军事上看,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因此,市场会矫正,石油价格会反弹。


油价猛跌,中国海油如何平稳“过冬”?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曾兴球


记者:此轮油价下跌是否已经触底?


曾兴球:此轮油价下跌短期内难以大幅反弹,还会在低位徘徊一段时间,短则一年两载,长则三到五年。我估计目前的每桶40多美元不会成为常态,短期也不会冲到100多美元的高点。


记者:对于中国海油而言,如何在战略布局上应对此轮油价下跌?


曾兴球:中国海油现在提出的“上游更大,下游更优,专业技术服务竞争力更强”的基本产业布局是*正确的。


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首先应该明确公司在市场中的战略定位,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公司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小而精”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剥离不良资产,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在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稳中求进,把企业做强。


其次应该提*研发的能力。本轮油价下跌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步密不可分,要从技术研发入手,集成运用现有技术,用新技术打开新局面,用新技术提高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效率。


再次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相比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历史包袱不重,应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在提高员工素质上下功夫,从重速度、重规模转到重质量、重效益上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不少人指出,油价“跌跌不休”,上游油气生产商与下游炼化公司更应通力协作,您有何建议?


曾兴球:较大的石油公司能在此前多次的油价下跌中平稳度过,一大经验就是上游油公司与下游炼化公司的“相互帮忙”。中国海油应努力构建上下游的*产业链以抵御低油价带来的风险。企业应该深思熟虑上、下游的生产规模、产业布局、投资比例。


记者:如果油价继续保持低点,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油气资产收购时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风险?


曾兴球:油气并购已经从资源型并购转向资本型并购,油气并购多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低油价或许为中国石油企业并购海外油气资产提供了机会,但也存在着极大风险,要对项目的风险因素做充分评估,绝不能盲目并购,应该是为促进公司未来发展而发起的并购;除了油气资产并购,对现有项目的长期投资也要持谨慎态度。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适当放缓一些项目,但对于一些战略性项目,就要瞅准时机大胆投资,因为作为大宗商品,石油价格一定会回升,如果等到价格反弹后再去投资已失去意义。(记者 王凌竹)


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下游炼化企业怎么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


11日起,新《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结合下游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该法进行了阐释。


记者:针对新《环境保护法》中相关标准覆盖的下游炼化业务环节,炼化企业的现有节能减排措施还需进行哪些优化?


李润生:根据新《环境保护法》,炼化板块的炼油、化工环节只要涉及到生产、储运、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品各个业务环节的,都将受到监管。


首先,国内炼化企业要积极推进油品质量升级,进行清洁油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确保201811日汽柴油达到国Ⅴ标准。


其次,需加强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防治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工业三废”、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光辐射等有害物质,使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指标总量受控,减少环保事件的发生。


再次,现有炼化板块企业应加大催化烟气脱硫、脱硝的技术改造力度,确保“三废”等排放物满足排放要求。当前的问题是炼化企业在技术改造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因此,在新《环境保护法》的规范和约束下,炼化企业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记者:新《环境保护法》对炼化企业相关环保部门的责任机制有何影响?


李润生: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新《环境保护法》将形成倒逼机制,迫使石油和化工企业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炼化企业应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好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确保运行管理职责到位,环境保护措施到位,环境应急机制到位,监督考核与人员培训到位。


另外,新《环境保护法》会激励企业根据法规要求,完善自身管理机制,采取相应措施来强化问责机制,对于整个石化行业的转型和提升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记者:新《环境保护法》施行后,炼化企业在生产与环保方面要怎样处理同所在地方之间的关系?


李润生: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有权进行举报;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提出诉讼。


炼化企业要主动建立与社会、社区沟通的渠道和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污染物排放等环境信息,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提供便利。


同时也希望媒体和社会相关组织能够加强与炼化企业的沟通,加强向企业反馈民众呼声的力度,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社会、企业和公众的共赢。


推动海洋人工设施和结构物立法正当时。*合作司司长 张海文


海上钻井平台、海底输油管线等海洋结构物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相关涉海企业关注的焦点。怎样推动出台相关立法?*合作司司长张海文谈及了她的观点与看法。


记者:关于我国管辖海域内的人工结构物保护问题,现在是否有法可依?


张海文:有法可依,这是肯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内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明确赋予了沿海国在建造、管理、操作和使用、保护这些人工结构物的权利,并规定了相应的义务;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规定我国“对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使用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行使管辖权”等。但目前我国对此并没有具体的、专门的法律、法规,仅有诸如上面所列举的几条非常原则性、权利宣示性质的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记者:我国如若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张海文:从人工设施和结构物所处的位置来说,不论是位于内水、领海还是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都可以依据相关法和国内法的规定,在其周围划定距离的保护区。


从保护措施和执法方式来说,应区分对方是军事船舶、民用船舶还是渔船等,再规定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和执法方式,措施和方式不一样,造成的后果也会不一样。


我认为,不论是我国自己的油气公司,或是与我国合作的外国油气公司,在我国管辖海域从事合法的、正常的油气勘探开发等作业活动,都应该是常态化的。而且,这些正常的合法作业活动必须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和强有力的海上作业现场保护。


记者:要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我们能做些什么?


张海文:我国并非未对海洋人工设施和结构的相关立法给予关注过,*合作司曾有组织开展这方面立法的工作设想。现在,海洋被提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对于我们继续这项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推动海洋人工设施和结构的相关立法,两方面值得考虑:一方面,以海上钻井平台等结构物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等企业牵头,共同推动;一方面,建设浮动平台等结构物作为旅游景点或作为海洋观测点时,这些人工结构物也应得到法律保护和海上执法的保护。(记者 胡星明)


低碳时代到来,油企如何应对?国家973项目科学家、国家*碳减排项目审核理事会专家 唐人虎


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973项目科学家、国家*碳减排项目审核理事会专家唐人虎博士,请他介绍油企在低碳时代的发展机遇。


记者:《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对能源企业将带来哪些影响呢?


唐人虎: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强调,“低碳经济化”应该成为继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收支平衡之后的第五个宏观调控目标。它和前四个一样重要,缺一不可。


国家做出减排承诺,表明国家与观念的接轨。同时,国家会将指标细化、下放至行业和区域。石油石化企业有促进国家尽早完成计划的义务。对于能源公司来说,zui大的变化可能是原来在公司发展中,也许并未把碳排放成本列入公司成本,现在则必须列入了。能源企业需对排放源总量、近年碳排放量及增幅等指标做一统计,与国家下达的指标对标,才能有的放矢。


记者:中国海油应该如何迎接统一碳交易时代的到来?


唐人虎:目前来看,国家碳排放额将从免费发放逐步过渡到有偿使用。因此现在就要着手企业碳资产、碳负债储备研究,需要科学指导企业现有和未来发展的碳排放源。中国石化等企业已经出台《温室气体管理办法》等文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碳排放管理以及政策的宣传贯彻和人才培训,以应对国家对行业企业的要求。这样的做法或许值得中国海油借鉴。


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当合理配置碳资产,了解碳排放成本,逐步确定哪些碳资产应通过节能技改获得,哪些碳资产可以在碳市场进行交易。


记者:中国海油碳减排业务管理平台已初步设立。除了清缴总公司碳配额,获取、分析碳排放的“大数据”,确定总公司交易量以外,它还需具有哪些职能?

转子泵 http://www.yesmaster。。cn/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