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阀商务网

登录

“十二五”开局之年石油石化经营有序

2012/1/31 9:33:302058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作者:佚名
  内容摘要: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能源和油气供应形势,石油石化企业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组织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油气生产运行稳定,各业务板块紧密配合,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经营有序,市场供应较为充分,保供坚强有力,春运、“两节”、“两会”、春耕抗旱、迎峰度夏和冬季取暖等重点时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油用气需要,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积累了新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1“十二五”开局之年石油石化生产运行稳定,经营有序,保供坚强有力
  
  进入2011年,欧债危机迅速蔓延,世界经济复苏受阻、增速明显回落。由此,拖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增速总体放缓。与此同时,地缘政治事件频发,油价持续高位震荡。面对增速趋缓、复杂多变的经济和能源供应形势,国内石油消费增速由上年的两位数增长,转而呈现下行态势,低于近10年来7.1%的平均增长速度。但石油表观消费量仍保持较高水平,达到4.9亿吨,同比增长3.5%。其中,国内累计生产原油2.04亿吨,同比增长0.3%;累计进口原油2.54亿吨,同比增长6%;累计进口成品油4060万吨,同比增长10.1%。石油对外依存度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56.5%。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
  
  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原油产量继续保持在2亿吨以上,但同比增速趋缓。这与我国经济增速逐季放缓的趋势相吻合,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这些数据说明,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节能减排,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石油消费,取得了积极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累计加工原油4.48亿吨,同比增长4.9%,其中,生产汽油8141万吨,同比增长6.1%;生产柴油1.67亿吨,同比增长5.4%;生产煤油1879万吨,同比增长10.1%。成品油生产总量合计达到2.66亿吨,同比增长6.7%,与国内原油产量增速相比,高出6.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国内原油生产增速减缓的情况下,直接面对消费者、量大面广的成品油生产增速仍然比较快。这进而表明,面对增速趋缓、复杂多变的经济和能源供应形势,石油石化企业千方百计组织生产,扩大进口,调配库存,各业务板块紧密配合,全力以赴,调动各方面资源,增加有效供给,油气生产运行稳定,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经营有序,国内可动用的油气产品资源比较充裕,回旋余地比较大,供需总体平衡。因而能够面对局部地区出现的短时间柴油供应紧张状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大范围、多渠道、多系统调动资源,使矛盾迅速得以化解。
  
  2天然气市场继续扩大,消费大幅增长,保供能力显著增强,产销平稳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内天然气市场进一步扩大,消费快速增加,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2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6%;进口量超过了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在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升到4.8%。
  
  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逐步兴起,企业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国内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能源消费比重迅速增加,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一直保持两位数强劲增长势头,推动中国天然气生产持续高速发展,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进口大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突破千亿立方米,达到1025.3亿立方米,与10年前相比增长3.6倍,年均增速达到14%,增速在国内化石与非化石能源中。全年进口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3%。随着西藏拉萨天然气站的建成投产,我国天然气消费领域已经覆盖到了全国所有省会城市,用气人口已经达到1.7亿,超过液化石油气使用人口。10年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排名提升16位,位居世界第四;中国天然气产量排名提升9位,位列世界第7位。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角色随之发生重大转变,成为天然气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进入2011年,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天然气管道建设迅速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快速上马,天然气进口能力大幅提升,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由上年的15.9%提高到23.8%,资源供应量增加近20%,天然气保供能力显著增强,产销总体平衡,满足国内日益快速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天然气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也逐渐显现,供应增加与配套设施能力不足的矛盾、管网快速发展与储气能力建设滞后的矛盾、市场开发与配套能力落后的矛盾,以及进口气价不断上涨与国内气价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用气高峰时段,受储气调峰能力的制约,天然气生产与供应仍然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内各行各业能源消费尤其是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加之南方多数省区接连遭受多年未见的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社会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电力供应严重短缺,拉动天然气发电用气量大幅增长,高峰时段日均供气量与常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不相上下,使天然气生产与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针对上述情况,三大石油公司特别是天然气产量占国内总产量近80%的中国石油,千方百计挖掘内部生产潜力,通过优化管网运行、科学调用储气资源、压减企业自用、多渠道组织气源,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与此同时,加快输气管道和增输工程建设,加强总量平衡和产销衔接,提前做好供气资源对接,想方设法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用气高峰时段天然气供应量比上年同时间段增长25%以上,天然气保供能力显著增强,确保了北京等重点地区和重点用户安全供气,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用气需要。
  
  3石油化工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炼油和乙烯装置开工率保持较高水平
  
  2011年,我国石油化工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型化、规模化、炼化一体化程度继续提高,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650万吨,使中国炼油总能力达到5.4亿吨,比2010年增长5.2%,继续保持第二炼油大国地位。随着一大批扩能改造项目、新建大型装置和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陆续建成投入生产,我国已形成以两大石油石化集团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多元化市场竞争的石油化工业发展新格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炼厂平均规模已扩大到680万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炼化装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加氢精制、延迟焦化等深加工能力继续提高。
  
  从炼油企业运行情况来看,2011年受市场频繁波动的影响,炼油生产总体呈现高开、回落、再升的走势。一季度油价高位震荡,炼油企业亏损面大幅增加,民营炼厂停产检修较多,成品油生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受冬春连旱和春耕叠加的影响,国内成品油尤其是柴油消费急剧增加,市场供应紧张。面对趋紧的市场供应形势,两大石油石化集团所属炼厂加大生产负荷,原油加工量大幅上升10.2%,平抑市场供求效果明显。二季度成品油消费出现回落,原油加工量随之下调,运行总体较为平稳,保证了市场稳定供应。三季度炼厂到期检修增多,原油加工量下滑,国内成品油资源偏紧,局部地区出现供应紧张状况。与此同时,在国家大幅下调成品油进口关税新政的前期作用推动下,成品油进口大幅增长,呈现迅速跟进,补充市场供应的态势,加上前期库存调节及时到位,各业务板块紧密配合,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协调一致,经营有序,平稳运作,使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很快得到缓解。进入四季度,炼厂开足马力生产,努力提高装置负荷率,使四季度局部地区再度出现的短时间柴油供应紧张状况,迅速得以化解。
  
  纵观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能源和成品油供应形势,炼油板块沉稳应对,科学调度,实现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双增长,各大型炼厂保供能力也在市场的频繁摔打和反复磨炼中得到锻炼提高。尽管面临多年未见的复杂供应局面,炼油板块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以大装置、大炼厂、大产业博弈和应对市场短期波动,基本上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油用气需要。回顾2011年,炼油板块“装置跟着市场走”成为业内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一大亮点。这种千军万马大兵团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紧跟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变化,迅速调整,整体跟进,有序运作,实属难能可贵。
  
  2011年,国内乙烯产能建设继续增长,全年新增乙烯产能40万吨,乙烯生产总规模达到1570万吨,排名世界第二位。随着一批新建乙烯装置的陆续建成投入生产,我国乙烯装置平均产能规模达到58.1万吨,高于世界54.5万吨的平均水平。煤基甲醇制烯烃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装置大型化和原料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长三角、环渤海湾和珠三角三大乙烯产业聚集区,成为世界乙烯工业建设的热点和亮点地区。全年生产乙烯1520万吨,比2010年增长7.2%,乙烯产能和产量双双突破1500万吨。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达到97%,远高于世界乙烯装置平均水平。
  
  4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主干管网初步形成,石油储备建设快速推进
  
  2011年,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快速发展,先后有3条原油管道、5条成品油管道建成投入运营,另有两条原油管道在建。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累计建设原油管道2.13万公里、成品油管道2.04万公里,与原油进口通道建设相匹配的原油主干管网已经初步形成。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顺利建成投产,标志着中亚—西气东输二线全线贯通送气,来自中亚的管道天然气直达珠三角,延伸向香港。加上另外5条长输管道的建成投入运营,2011年国内新增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超过5000公里,使全国干、支线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形成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登陆、进口管道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多渠道多气源多元化供应的天然气大发展格局。
  
  2011年,国内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建设稳步推进,年供气达48亿立方米的江苏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正式投产,拉开海上天然气通道建设的序幕。年内先后有2座LNG接收站建成投入运营,另有6座LNG接收站加紧在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已投产运营5座LNG接收站,年液化天然气接收能力达1580万吨,存储能力已上升至世界第六位。
  
  2011年,中国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依靠科技进步整体推进发力。中国石油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建设为依托,成功实现20兆瓦级高速变频直联电驱压缩机组成套装置等三大关键管道设备的国产化和商品化,摆脱了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进口设备的被动局面,实现长输油气管道工业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自行研制成功的LNG接收站成套技术在江苏等地的成功应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降低了工程投资和管理成本,而且为后续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技术,对提升我国LNG接收站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1年,国内石油储备建设快速推进,先后有2个战略石油储备二期工程基地建成投入运行,另有6座在建。还有4个石油商业储备设施建成投入运行。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已初步形成约40天消费量的石油储备能力。
  
  5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海外油气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1年,在国家高层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能源外交取得可喜进展。先后与巴西签署能源合作协议,与土库曼斯坦签署年增供2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合作协议,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双方组建合资企业联合开发乌里赫套气田的原则协议,与蒙古国签署拓展下游业务的合作备忘录,与文莱签署石油天然气合作协议等,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油气合作。
  
  在大力推进能源外交的同时,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海外油气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油气权益产量达到8500万吨油当量,比2010年增长10%以上。随着鲁迈拉、艾哈代布等项目的迅速达产和投产,中东地区油气合作快速推进,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业产量突破了1亿吨油当量,权益产量达到5170万吨油当量,相当于在海外建成了一个大庆油田。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增长主要来自油气资产并购。2011年,中国石化斥资107亿美元收购5项海外油气资产,使海外权益产量达到2288万吨油当量,比2010年增长24.3%。阿根廷油气资产和加拿大油砂业务并购,成为中国石化快速提升海外油气产能的主要来源。中国海油海外油气增长主要来自并购的几家拉美石油公司。2011年,中国海油投资48亿美元收购3个海外油气项目,使海外权益产量达到1000万吨油当量,比2010年增长10%。
  
  2011年,海外油气合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规模向油气下游领域拓展和延伸。中国石油继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权,在范围收购油气下游资产,收购英力士集团旗下两家炼油厂股权,在欧洲建立贸易和炼油合资公司之后,2011年又完成对苏格兰和法国拉瓦莱炼油厂的股权收购,以加快海外油气运营中心建设。2011年,中国石化也开始在海外拓展油气下游业务,先后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45亿美元入股沙特红海炼油公司的谅解备忘录,以推进资源与市场的结合,与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合资建设2个*橡胶合资公司,以开启进入俄罗斯油气下游领域的大门。
  
  6投资稳步增长,产销两旺,产值、利税增加,总体保持较好经营态势
  
  经济日报社与国家统计局中国景气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产业投资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增速较上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同比增幅收窄的局面,反映了节能减排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在有序推进。二季度石油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环比增长21.7%。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下降1.3%转为增长7.1%。整体来看,2008年至2011年,石油产业固定资产年投资总额基本相当,2009年至2011年小幅上升,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
  
  2011年,我国石油产品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进入下半年以来,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
  
  2011年,石油产业税金总额继续保持增长,税金总额占销售收入比重高于全部工业企业比重水平。其中,一季度石油产业税金总额同比增长32%,占销售收入比重高出全部工业企业10.3个百分点,为10年来好水平。需求旺盛成为拉动石油产业税金总额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二季度石油产业税金总额同比增长33.8%,增速继续加快。三季度石油产业税金总额同比增长22.1%,占销售收入比重仍高出全部工业企业10.3个百分点。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开局良好,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截至2011年11月末的统计,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2.6828万家,累计总产值已达10.24万亿元,同比增长32.6%,占全国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3%。但受油价高位震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到位影响,石油加工行业整体出现亏损。

上一篇:十二五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电机系统未来发展之路

下一篇:热点:绿色管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