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紧固件产业:回首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 2012/2/1 14:17:022492
紧固件产业“十一五”稳中有升
在《机械基础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指引下,紧固件行业攻坚克难,紧紧抓住内销市场,依托汽车、高铁、造船、先进制造业、IT及电子电器等重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始终把创新、转型作为重点,坚持不懈地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稳中有升。
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分会会长冯金尧介绍,2010年我国生产紧固件同比增长了16.98%,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2.45%;出口紧固件同比增长39.10%,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了46.26%。
“出口之所以同比大幅增长,缘于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欧盟反倾销的影响,我国紧固件出口量堪称史上低,仅为161万吨。”冯金尧解释说。
2010年我国进口紧固件同比增长32.26%;进口金额同比增长26.51%,进口产品均价是出口产品均价的6.6倍。
集聚化向集群化发展转变
2010年,宁波紧固件产量约占全国的1/4,其中镇海又占宁波的1/4,出口则占1/3。宁波25家产值上亿的紧固件企业镇海有10家,全市紧固件外贸出口镇海又占4家。
产业规模够大,但利税水平呢?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近150家紧固件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5.43亿元,销售收入29.79亿元,利税9809.19万元,不到1个亿。效益不高显而易见。
“镇海区紧固件企业产品普遍比较低端,产量虽然比较高,但效益不是很好。紧固件有一部分,附加值很高,效益也很好,但比重不高。”区紧固件行业协会会长徐力告诉记者,低端紧固件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同质竞争比较突出,对地方税收贡献偏低,且环境污染严重。
现状不容乐观、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众多紧固件企业和全行业的必然选择。
12月6日下午召开的温州市紧固件行业协会二届四次会员大会上获悉,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温州市紧固件行业发展趋好,中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增大,企业品牌质量向上提升。据初步统计,2011年温州紧固件行业工业总产值达148亿,同比增长9.7%。
据了解,温州市现有600余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其中温州紧固件行业有瑞标集团、浙江明泰、君浩、亿力、浙江一标、裕泰、瑞强等7家成为本行业的“领头羊”,并发挥着示范作用。目前,温州紧固件行业协会共有规模企业213家,这些企业的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占整个行业总产值的50%以上。另据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国外市场需求旺盛,温州紧固件生产企业外贸订单普遍,今年前三季度,温州钢铁或铜制出口紧固件11168吨,出口值达2452万美元。
作为加工业,生产中设备工艺是生命,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从而决定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面向市场,加大对更新换代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
“十二五”紧固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面对“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造背景下的新型的工业化进程,紧固件行业的发展实际上已处于瓶颈期。目前,不少厂家的生产规模基本稳定,也鲜有新的紧固件厂投产,是产业的发展已经达到饱和阶段吗?实际上并不尽然。
探其究竟,主要还在于目前我国紧固件企业所生产的多为低端产品,生产方面有饱和的倾向,在较产品的生产方面却还大有发展空间。如不少中乘用车的发动机螺栓、底盘轮胎螺栓,有60%-65%必须进口。关键是行业的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产业能力还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因此,中国紧固件产业面临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基础零部件严重滞后主机发展的局面引起国家高度重视,零部件的发展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机械基础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关键制造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先进水平”,这为基础零部件的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国内市场:机械通用零部件是工业产品中的重要基础件,政府政策拉动内需,汽车、铁路、公路、发电、输配电、环保及基本建设大幅度发展,机械通用零部件市场仍有广阔的需求空间。由于汽车零部件的“化”采购和跨国公司的“本地化”策略,齿轮、紧固件、链条、弹簧、粉末冶金、联轴器制动器等将有巨大的维修和新装汽车市场需求。
国外市场:“十二五”期间,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贸易缓慢恢复,在抓好内销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出口,同时要主动调整外销区域的分布和营销比例、营销策略,使出口的结构更趋合理。预计“十二五”期间,行业产品平均出口增长率约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