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产业发展遇瓶颈
- 2012/4/25 10:28:342459
2009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超过德国,名列首位。近年来,湖北机电产品进出口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9.8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
但迅猛的发展并不能掩盖中国机电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的事实。如,我省机电产品出口过亿的11家企业中,主要都是加工贸易企业,缺乏自主品牌的代工贸易为持续发展的利润标记了大大的问号。具体有如下几个问题:
粗放型机电产品结构制约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目前,中国出口机电产品结构虽然逐步调整,不断优化,但仍沿袭“以价取胜、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出口模式,低中档机电产品是出口的主要产品。因其品种单一、质量低劣,远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机电产品的需求,更不能适应发展中国家低档次机电产品向中次要求转变的市场变化。因此,一般机电产品平均售价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自然限制经济利润的获取。
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日渐巩固,机电产品出口也步入了世界前列。但是,国内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质量还不高,尤其缺乏自主出口品牌。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出口所占比例不到10%,而机电产品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出口是采取外国品牌的加工贸易和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两种模式。因此,机电产品出口不但要有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突破。
成本上升制约出口增长的潜力。湖北机电各个产业均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比如电子业及船舶业:由于电子及电器产品的出口几乎完全是加工贸易,在市场上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低成本。但是,随着近年湖北经济的发展崛起,尤其是武汉地区工资、租金等各项成本不断上升,与中国其他偏远地区或者是东南亚一些后发展国家(如越南)等相比,成本方面已处于劣势。
如何突破机电产品出口发展的“瓶颈”制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当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出口结构中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偏低。处于这种境况,要在保持适度的加工贸易的同时,下大力气调整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在出口鼓励政策中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倾斜。可从商业信贷和出口退税这两项金融财税政策上下手,调控出口结构。湖北应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坚持“优势做大,特色做强”的原则,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支持机电产品设计产业及其产品出口的未来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中国机电企业应该利用产业转移且跨国转包和外包的工序从下游向上游环节扩展的机遇,加快技术引进的步伐,缩短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造过程。企业也必须培养自身的研究开发投入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湖北出口机电产品涉及产业研究机构的专业水平,加快培养技术研究的专业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壮大产业的科研能力,提高湖北机电产业的专业生产要素水平。加快湖北出口机电产品涉及的产业的发展,以协同发展为核心,带动中小企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推进配套企业的专业化重组和改造发展,提升出口机电产品涉及产业的竞争力。加大研究开发投入,重视新产品的改进和开发,与科研机构合作,形成自己独具竞争力的产品。如船舶产业的船用导航设备、船用曲轴等技术。
加强自主品牌培育,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要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品牌占领开拓市场。发挥企业典型示范作用,激励生产企业培育品牌、创建,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机电产品出口由数量增长向品牌扩张的转变。要对传统制造业如汽车和船舶制造业,着力培育民营企业,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为重点,提高机电出口产品科技含量,积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